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小学古诗教学实录(3)

古诗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三、升:夜半钟声化愁眠

  师:月亮已经落下去了,诗人还看得见吗?

  生:(自由应答)看不见了。

  师:(擦去“月落”)天地之间一片幽暗,乌鸦凄厉的叫声也已经消失了。(擦去“乌啼”)那满天的霜气看得见吗?

  生:(自由应答)看不见。

  师:(擦去“霜满天”)在一片幽暗和朦胧之中,那瑟瑟的江枫看得清吗?

  生:(自由应答)看不清。

  师:(擦去“江枫”)点点渔火忽明忽暗,若有如无。(擦去“渔火”)还有那姑苏城外的寒山寺,看得见吗?

  生:(自由应答)看不见。

  师:(擦去“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到客船”)天地之间,一片幽暗,一片朦胧,似乎已经没有什么景物可以相对了。(擦去“对”)

  (形成如下板书)

  愁眠

  钟声

  师:突然,听——(钟声和音乐缓缓响起)

  师:一声!一声!又是一声!(在“钟声”下面画上三条波浪线)声声敲打着愁眠,声声陪伴着愁眠,声声抚慰着愁眠。(在“愁眠”下面画上三条波浪线)

  (最后形成如下板书)

  师:这钟声,仿佛在说,张继啊张继……孩子们,展开你想象的翅膀,接着“张继啊张继”,写一写钟声的诉说。

  生:(随着音乐,想象写话)

  师:好!请停下你手中的笔。让我们一起像张继那样,用心去感受这寒山寺的夜半钟声。这悠悠传来的钟声,好像在对孤独的张继这样说——

  生1:(朗读)张继啊张继,如果你无法入睡,如果你很孤单,就让我来陪伴你吧。(掌声)

  师:好一个知冷知热的钟声!(笑声)

  生2:(朗读)张继啊张继,人的一生有悲欢离合,不可能是事事如意的,当你烦恼忧愁的时候,要学会调节好自己的心态呀。(掌声、笑声)

  师:知足常乐,心平气和。多么善解人意的钟声啊!

  生3:(朗读)张继啊张继,你的亲人在等着你回家,赶紧回去吧,赶紧回去吧!(笑声)

  师:家是你永远的港湾,家是你永远的温暖!这钟声有抚慰,这钟声有劝解。当寒山寺的夜半钟声款款消失的时候,张继的愁眠之情也渐渐化去了。(擦去“钟声”和“愁眠”)

  四、转:月落时分听钟声

  师:孩子们,其实“愁眠”是人人会有的一种心情。这种心情,会伴随人的一生,也伴随着人类的全部历史。所以,古今中外,写愁眠的诗歌成千上万、数不胜数。在中国的古典诗歌中,写愁眠,尤其是写思乡的愁眠,更是比比皆是。大家看——

  (大屏幕出示)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唐】李白《静夜思》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唐】杜甫《月夜忆舍弟》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唐】张九龄《望月怀远》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宋】王安石《泊船瓜洲》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宋】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师:因为愁眠,大诗人李白曾经这样写道——

  生:(齐读李白的诗句)

  师:因为愁眠,大诗人杜甫曾经这样写道——

  生:(齐读杜甫的诗句)

  师:因为愁眠,诗人张九龄曾经这样写道——

  生:(齐读张九龄的诗句)

  师:也是因为愁眠,王安石曾经这样写道——

  生:(齐读王安石的诗句)

  师:还是因为愁眠,苏轼苏东坡曾经这样写道——

  生:(齐读苏轼的诗句)

  师:大家一定已经发现,所有的愁眠都跟一种景物连在了一起,这个景物就是——

  生1:明月。

  生2:明月。

  生3:明月。

  生4:明月。

  生5:明月。

  生6:明月。

  师:正所谓,明月千里照愁眠,愁眠一夜望明月。于是,诗人的思乡之愁、怀人之情,都寄托在了那一轮皎皎的明月上。那么,在没有明月的夜晚,在月亮落下去的夜晚,诗人张继又把这份浓浓的思乡之愁、怀人之情寄托给了谁呢?

  (大屏幕出示)

  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师: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张继的《枫桥夜泊》。

  生:(齐读《枫桥夜泊》)

  师:劝解张继这份愁眠的是——

  生:(齐答)钟声。

  师:抚慰张继这份心情的是——

  生:(齐答)钟声。

  师:温暖张继这颗心灵的,还是——

  生:(齐答)钟声。

  师:孩子们,在张继之前,没有人这样写过钟声;在张继之后,尽管有很多人写过钟声,但是,没有一个人写得像张继这样扣人心弦,感人肺腑。这,正是《枫桥夜泊》这首诗能够流传千古的秘密所在。让我们再次满怀深情地走进这首千古绝唱,《枫桥夜泊》——

  生:(齐读《枫桥夜泊》)

  五、合:钟声悠悠情满天

  师:于是,从张继之后,从《枫桥夜泊》之后,除了“明月千里寄相思”,在中国诗人的心中,又多了一种寄托愁绪的美好景物,那就是——钟声!这钟声穿越时空、穿越历史,在一代又一代的诗人笔下悠悠回荡。

  (大屏幕出示)

  七年不到枫桥寺,

  客枕依然半夜钟。

  ——【宋】陆游《宿枫桥》

  师:听,四百多年过去了,这夜半钟声在陆游的笔下悠悠回荡——

  生:(齐读诗句)

  师:(大屏幕出示)

  几度经过忆张继,

  月落乌啼又钟声。

  ——【明】高启《泊枫桥》

  师:听,八百多年过去了,这钟声在高启的笔下悠悠回荡——

  生:(齐读诗句)

  师:(大屏幕出示)

  十年旧约江南梦,

  独听寒山半夜钟。

  ——【清】王士祯《夜雨题寒山寺》

  师:听,一千多年过去了,这空灵的钟声在王士祯的笔下悠悠回荡——

  生:(齐读诗句)

  师:(大屏幕出示)

  留连的钟声

  还在敲打我的无眠

  尘封的日子

  始终不会是一片云烟

  ——陈小奇《涛声依旧》

  师:听,一千两百多年过去了,这温暖的钟声在陈小奇的笔下悠悠回荡——

  生:(齐读诗句)

  师:孩子们,这就是经典!(板书:经典)这就是文化!(板书:文化)

  今天,你读了《枫桥夜泊》,你的心里有了一种感触、一种感受、甚至一种感动。所以,我想,假如你以后有机会去苏州,你一定会去看一座桥,哪座桥?

  生:枫桥。

  师:来到枫桥,你一定会想到一个人,谁?

  生:张继。

  师:想到张继,你一定会情不自禁、充满深情地背诵一首诗,那就是——

  生:(齐答)《枫桥夜泊》。

  师:来,我们一起边走边吟——

  生:(集体背诵《枫桥夜泊》)

  师:从此,你对张继不再陌生,尽管你和张继相隔千年;从此,你对枫桥夜泊、你对寒山寺的夜半钟声不再陌生,尽管你和枫桥相隔百里、千里、甚至万里。孩子们,这就是经典的魅力!这就是文化的力量!(热烈的掌声)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gushi/1804002.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