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蝉》《在狱咏蝉》古诗对比训练(2)

古诗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D.在结构上,两诗采用了咏物抒情一一咏物抒情的结构方式,层次清晰,富有条理,四联着眼点不同,感情却是一致的。

  答:

  (1)南冠 薄宦

  (2)器重飞难进, 风多响易沉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3)高洁(举家清

  4)D(李诗不是采用这种结构方式。)

  蝉

  李商隐

  本以高难饱, 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 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 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 我亦举家清。

  古人有云:昔诗人篇什,为情而造文。这首咏蝉诗,就是抓住蝉的特点,结合作者的情思,为情而造文的。诗中的蝉,也就是作者自己的影子。

  首联出句高指蝉栖高树,暗喻自己的清高;蝉在高树吸风饮露,所以难饱,这又与作者身世感受暗合。由难饱而引出对句的声来,所以哀中又有恨。但这样的鸣声是白费,是徒劳,因为不能使它摆脱难饱的困境。这是说,作者由于为人清高,所以生活清贫,虽然向有力者陈情,希望得到他们的帮助,最终却是徒劳的。这是结合作者自己的感受来咏物。蝉,本来没有什么难饱和恨,作者这样说,只是借蝉来写自己的真情实感。只要高和声是和蝉符合的,作者就可以写出他对高和声的独特感受。

  接着,从恨费声里引出引出颔联,把不得志的感情推进一步,达到了抒情的顶点。蝉的鸣声到五更天亮时,已经稀疏得快要断绝了,可是一树的叶子还是那样碧绿,并不为它的疏欲断而悲伤憔悴,显得那样冷酷无情。蝉声的疏欲断,与树叶的绿和碧两者本无关涉,可是作者却怪树的无动于衷。这看似毫无道理,但无理处正见出作者的真实感情。疏欲断既是写蝉,也是寄托自己的身世遭遇。就蝉说,责怪树的无情是没有什么道理的;就寄托身世遭遇说,责怪有力者本可以依托荫庇而却无情,是有道理的.。咏物诗既以抒情为主,所以这种无理在抒情上就成了有理了。

  接下去来一个转折,抛开咏蝉,转到自己身上。这一转就打破了咏蝉的限制,扩大了诗的内容。要是总写咏蝉,有的话就不好说了。作者在各地当幕僚,是个小官,所以称薄宦。经常在各地流转,好象大水中的木偶到处漂流。这种不安定的生活,使他怀念家乡。田园将芜胡不归,更何况家乡田园里的杂草和野地里的杂草已经连成一片了,作者思归就更加迫切。这两句好象和上文的咏蝉无关,暗中还是有联系的。薄宦同高难饱、恨费声联系,小官微禄,所以难饱费声。经过这一转折,上文咏蝉的抒情意味就更明白了。

  尾联又回到咏蝉上来,用拟人法写蝉。君与我对举,把咏物和抒情密切结合,而又呼应开头,首尾圆合。蝉的难饱正与我也举家清贫相应;蝉的鸣叫声,又提醒我这个与蝉境遇相似的小官,想到故园芜已平,不免勾起赋归之念。

  咏物诗,贵在体物为妙,功在密附。这首咏蝉诗,传神空际,超超玄著,被朱彝尊誉为咏物最上乘。

  在狱咏蝉

  西陆蝉声唱, 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鬓影, 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 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 谁为表予心?

  骆宾王(约619-约687),唐代著名诗人。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传说他七岁时,就写出了著名的《咏鹅》一诗。有江南神童之誉。仪凤三年(678),入朝为侍御史。武则天当政时,多次上书议论朝政,常含贬刺讥讽之意。触忤了武氏,获罪入狱。狱中作《在狱咏蝉》,托物寄兴,抒发悲愤,是感人至深的名篇。

  首联承题而来,正切主旨。西陆,秋天。南冠为用典。《左传成公九年》记,晋景公到军府检查,见有一个官员模样的人被囚系着,便问那个被捆着的戴着楚冠的人是谁。有司回答说是郑国献来的楚国囚犯钟仪。后世遂称絷囚为南冠。此处的南冠是作者自指。客指坐牢,称坐牢为客,可见冤愤殊深。首联两句十字用工整的对仗描绘了这样一副图景:深秋里,寒蝉发出了阵阵凄楚的叫声,打动了囚絷在牢的骆宾王的心弦,引起了他深深的思虑。思深二字,是作者的苦心所在,是全诗之源。诗中的玄鬓白头露重风多及种种联想,皆由此遣发派生。

  颔联紧承上联进一步抒发诗人悲苦烦忧的心情。玄鬓,黑色鬓发,这里指蝉的双翼。白头吟,汉魏乐府名篇,据说为西汉卓文君所作。卓文君慕司马相如之才,私奔并与司马相如结成伉俪。但司马相如爱情不专,文君闻知,作《白头吟》以自伤。相如见诗悔悟。此联有表里二层意思。表层的意思是说,蝉扇动着乌黑的双翼来对着满头白发的作者悲吟,使他无法忍受。里层的含意则更为深刻,它抒发自己失去朝廷宠信,受贬遭困的怨愤。作者蝉、人对举,玄、白并用,睹蝉翼而起悲,闻蝉鸣而不堪,是因为他也有过鬓发玄黑的青春年华。跻身仕途,以图报效。然而刚升为侍御史,便被捕入狱。报国之想,终成泡影,何堪忍受。

  首联见景生情,托物起兴,颔联蝉人并举,叙中生议,那么颈联的重心则转在感慨议论的抒发上。蝉因露重而难以前飞,因风大而鸣声不能远传。这既是描写寒蝉的艰难处境,也是对自身遭遇的慨叹。朝廷内外奸邪势力的浓露重霜不但冻僵了他的翅膀,锁住了他的声音,而且会将他的生命推向末日。宇宇写蝉,意不在蝉。蝉人相融,抒情忘蝉,达到了出神入化地步。

  尾联诗人脱去了前三联罩裹诗句的蝉身而愤情冲天,遂使人看到了作者洁纯无瑕的报国诚心,不以世俗更易秉性,宁饮坠露也要保持韵姿。正是这裂帛一问,仿佛对苍天呼吁,又像是控诉奸佞,满腔愤懑倾泄而出。

  《在狱咏蝉》诗最为突出的特点有三,用典贴切自然,比喻精辟传神,寄情寓兴深远。这真正是深领题中之精蕴,又兼得题外之远致,因此能够成为脍炙人口、千古传颂的名篇。

  练习

  1. 虞世南的《蝉》的点睛之笔是哪句?为什么说它是点睛之笔?

  2. 李商隐的《蝉》中首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受?

  3. 骆宾王的《在狱咏蝉》,首联 生情, 起兴,颔联 并举,叙中 ,颈联字字写蝉,意不在蝉。 相融,抒情忘蝉,达到了出神入化地步。  4.虞诗借蝉的垂緌状、流响声;清露之洁、疏桐之高来喻其不与 的高洁品格。骆宾王的《咏蝉》由蝉及人,由人到蝉,从而达到 的境界。而李商隐的《蝉》则情调与前两首相异,借的蝉的处境来抒写自己的 之情。高难饱和很费声是哀中有恨, 之声和 之树两两相对,无理反衬,这哪是咏蝉呢,简直是述说自己的身世遭际!

  答案

  1.答:点睛之笔是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因为虞世南借蝉表明自己立身高洁,不需任何凭藉,自会扬名。

  2.答:作者由于为人清高,所以生活清贫,虽然向有力者陈情,希望得到他们的帮助,最终却是徒劳的。

  3.骆宾王的《在狱咏蝉》,首联见景生情,托物起兴,颔联蝉人并举,叙中生议,颈联宇宇写蝉,意不在蝉。蝉人相融,抒情忘蝉,达到了出神入化地步。

  4.虞诗借蝉的垂緌状和流响声;清露之洁、疏桐之高来喻其不与流俗相同的高洁品格。骆宾王的《咏蝉》由蝉及人,由人到蝉,从而达到物我合一的境界。而李商隐的《蝉》则情调与前两首相异,借的蝉的处境来抒写自己的本性清高而孤苦无告的凄苦之情。高难饱和很费声是哀中有恨,疏欲断之声和碧无情之树两两相对,无理反衬,这哪是咏蝉呢,简直是述说自己的身世遭际!

【《蝉》《在狱咏蝉》古诗对比训练】相关文章:

1.骆宾王的古诗《在狱咏蝉》带拼音版的

2.在狱咏蝉·并序 唐诗

3.关于蝉的古诗

4.骆宾王唐诗《在狱咏蝉》

5.唐诗三百首之《在狱咏蝉·并序》

6.《在狱咏蝉》骆宾王唐诗的意思

7.古诗《蝉》简析

8.《在狱咏蝉》骆宾王唐诗鉴赏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gushi/1899937.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