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高中古诗词形象鉴赏(2)

古诗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二、把握神貌各异的人物形象要知人论世

  诗歌是诗人主观情感的产物,诗人的人生经历、性格特点以及所遭遇的时代,都会在他的诗作中刻下深深的烙印,比如战乱时期,诗人反映的社会一般会涉及动乱给百姓带来的灾难、诗人对战争的态度等。因此,鉴赏古诗词中人物形象时,应该全面了解作者生活的时代和环境,与他们心意相通,做到知人论世。例如:

  杜荀鹤的《山中寡妇》“夫因兵死守蓬茅,麻苎衣衫鬓发焦。桑柘废来犹纳税,田园荒后尚征苗。时挑野菜和根煮,旋斫生柴带叶烧。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作者写这首诗时,正值唐朝末年,朝廷上下,军阀之间,连年征战,造成“四海十年人杀尽”(《哭贝韬》),“山中鸟雀共民愁”(《山中对雪》)的悲惨局面,给人民带来极大的灾难。统治阶级的各种赋税就像一张大网,人民根本无法逃避,这种残酷把已经处在水深火热中的人民推向了更大的深渊。了解了诗作的写作背景后,我们便不难分析诗中寡妇的形象:这首诗生动地刻画出了一个被战乱夺走丈夫,孤苦一人逃进深山,在破茅屋中栖身度日,显得苍老枯槁的妇女形象。“山中寡妇”的形象把统治阶级吃人的本质揭示得淋漓尽致,渲染了一种浓郁的悲剧氛围,使读者对当时的人民同情之至,对统治者产生巨大的怨愤。

  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作者写这首诗时,当时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随军出征。武为人轻率,少谋略。次年兵败,情况紧急,陈子昂请求遣万人作前驱以击敌,武不允。稍后,陈子昂又向武进言,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幽州台,慷慨悲吟,写下了这首诗。知道了诗作的写作背景后,便不难分析诗中所塑造的诗人自我形象:本诗在一幅北方原野的苍茫广阔的图景中,塑造了一位胸怀大志却因报国无门而异常孤独苦闷的封建士大夫形象。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gushi/72129.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