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韩愈和富平的两次结缘(2)

韩愈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二、 韩愈与梁悦事件

  梁悦事件,即发生在唐代的一桩命案。时富平少年梁悦,为报杀父之仇,杀死仇人秦杲,自投衙门,以望明断。此事惊动朝野。经韩愈《复仇议》上奏,遂保其命。

  孝子梁悦的故事,千年多来被富平人民家喻户晓,激烈、悲壮,发人深思,传为美谈。历史学家司马光翔实记载了这个事件的始末:

  《通鉴·唐纪五十四》宪宗元和六年(811年)“秋九月,富平人梁悦报父仇,杀秦杲,自诣县请罪。”敕:“复仇,据《礼经》则义不同天,征法令则杀人者死。礼、法二都皆王教之大端,有此异同,固资论辩,宜令都省集议奏闻。”职方员外郎韩愈议,以为“律无其文,非缺文也。盖以不许复仇,则伤孝之心而乖先王者训;许复仇,则人将倚法专杀,无以禁止其端矣!故圣人丁宁其义于经,而深没其文于律,其义将使法吏一断于法,而经术之士得引经而议也。宜定其制曰:“凡复父仇者,事发,具申尚书省集议奏闻,酌其情而处之,则经义无失其指矣!”敕:梁悦杖一百,流循州(今广东惠州一带)。

  梁悦故里在今富平流曲镇昌宁村,梁悦的后裔把韩愈的《复仇议》勒诸碑石置于梁氏祠中,以纪念韩愈仗义执言活命之德,并在梁寺旁修建了一座韩愈庙。梁悦子孙,为富平大族之一,自唐迄今,绵延数十代。族内人们每每谈及此事,无不感恩戴德,敬若神明。

  拓展阅读:《春雪》韩愈

  春雪

  新年1都未有芳华2,二月初3惊4见草芽。

  白雪却嫌5春色晚,故6穿庭树作飞花。

  【注释】

  新年:指农历正月初一。

  芳华:泛指芬芳的花朵。

  初:刚刚。

  惊:新奇,惊讶。

  嫌:嫌怨;怨恨。

  故:故意。

  【白话译文】

  新年都已来到,但还看不到芬芳的鲜花,到二月,才惊喜地发现有小草冒出了新芽。

  白雪也嫌春色来得太晚了,所以有意化作花儿在庭院树间穿飞。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元和十年(815),当时作者韩愈在朝任史馆修撰,知制诰。对北方人来说,新年无芳华是正常的,但到过岭南的韩愈却觉得北方春来晚,直到二月才有草芽长出来,作者便借鉴岑参《白雪歌》之意,创作了此诗。

  【赏析】

  首句中“新年”即阴历正月初一,这天前后是立春,所以标志着春天的到来。新年都还没有芬芳的鲜花,就使得在漫漫寒冬中久盼春色的人们分外焦急。一个“都”字,流露出这种急切的心情。第二句“二月初惊见草芽”,说二月亦无花,但话是从侧面来说的,感情就不是纯粹的叹惜、遗憾。“惊”字最值玩味。它写出了诗人在焦急的期待中终于见到“春色”的萌芽的惊喜神情。此外,“惊”字状出摆脱冬寒后新奇、惊讶、欣喜的心情 。这一“ 初”字,含有春来过晚、花开太迟的遗憾、惋惜和不满的情绪。韩愈在《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曾写道:“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诗人对“草芽”似乎特别多情,也就是因为他从草芽看到了春的消息 。从章法上看 ,前句“未有芳华”,一抑;后句“初见草芽”,一扬,跌宕有致,波澜起伏。

  三、四两句表面上是说有雪而无花,实际感情却是:人倒还能等待来迟的春色,从二月的草芽中看到春天的身影,但白雪却等不住了,竟然纷纷扬扬,穿树飞花,  自己装点出了一派春色。真正的春色(百花盛开)未来,固然不免令人感到有些遗憾,但这穿树飞花的春雪也照样给人以春的气息。诗人对春雪飞花主要不是惆怅、遗憾,而是充满了欣喜。一个盼望着春天的诗人,如果自然界还没有春色,他就可以幻化出一片春色来。这就是三、四两句的妙处,它富有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可谓神来之笔。“却嫌”、 “故穿”,把春雪刻画得美好而有灵性。

  此诗于常景中翻出新意,工巧奇警,独具风采。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hanyu/258020.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