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河中石兽优秀教案(2)

河中石兽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三、阅读故事、明白道理

  1、 本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得出了怎样的道理(原文)。

  一个庙门口的石兽倒塌在河里,十几年后,人们找石兽的故事。

  道理:

  2在这个故事中出现了哪些人?这些人分别在什么地方找石兽。他们各自的依据是什么?小组合作探究,完成下面的表格——寻找石兽的方法

人物寻找地点理由结果探究原因
寺僧求石兽于水中 不可得没考虑流水、石兽、流沙的关系
寺僧顺流而下以为顺流下矣无迹只考虑了流水、没考虑石兽、流沙
讲学家原地沙下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众服为确论考虑了石兽和流沙的关系,忽略了流水
老河兵当求之于上流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 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 遂反溯流逆上矣。果得于数里外既有理论又有实践,准确把握了三者的性质及相互关系
  教师演示。形象直观的演示石兽落入河中的三种情景,借助模拟场景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中三类人物寻找石兽方法的相关语句的意思。

  3、问题探究:为什么 “老河兵”的结论是正确的?

  学生讨论

  师生共同归纳探究结果:僧人只考虑了河流,忽略了石兽和沙的性质,讲师考虑了石兽的性质和沙的性质,却忽略了河流的作用,老河兵考虑了石兽的性质,沙的性质,河流的性质。所以最终老河兵的方案是正确的,找到了石兽。

  师:好,现在回到我们上课前的那个问题,西双版纳那条河中的大石会在上游发现,你知道其中的原因了吗?

  原来炸另一块石头时,这块石头的基础也被震坏,它丧失了屹立不动的根基,正如文中所说的水冲走石边沙的道理,在十多年的时间中,它逐渐地向上游翻滚了十多里路。它向上“游”时经过之处,留下了一道明显的沟,令人信服的说明,文中所记,确非虚言。这是现代版的“河中石兽”,这一有趣的自然现象,1980年4月当地的报纸作过详细的报道。这故事不仅教育我们如何思考问题,对从事水中打捞也有实际指导意义的。

  4、讨论:如果水中的石兽是这样(展示图片),那么,它向上游走的几率是增大了还是减小了?如果是一块小石子呢?

  学生讨论,口头回答上述问题

  师:既然如此,那么作者反问我们,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我们该怎么回答?

  生:不可据理臆断。

  5、谈启示:

  (1)思考文章为何把讲学家当作嘲讽的对象。

  (2)学了《河中石兽》,回望自己的学习、生活,我收获(懂得)了( )

  学生回答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hezhongshishou/51259.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