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红楼梦与水浒的笔法不同(3)

红楼梦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三)

  当然,这决不是说《红楼梦》仅仅是简单地在袭用“《水浒》笔法”,相反,它有着巨大的创造;在“笔法”的运用方面,它更加熟练和巧妙,其成就大大超过了《水浒》。这一点,我们同样只要将二书稍加比较就非常清楚。

  二书对“笔法”运用的不同点在什么地方呢?我以为最主要表现在:《红搂梦》经常将各种手法结合起来,交错使用,变化无端,出神入化;而《水浒》“笔法”的变化则有绳墨可寻,虽似出意外,但其实却在意中。

  先看《水浒传》。

  以该书对宋江的描写为例。宋江在清风寨遇险,先是观灯被捉,暗中逃住清风山又被捉,后和花荣被一起押往青州,从清风山下过,这才被燕顺等救了。前后历险是三次。在发配江州的路上,先在揭阳岭酒店被麻翻,后又被穆弘、穆春兄弟率人追赶,差点被捉,慌急中上了张横的船,又差点遇害,幸都遇李俊,才化险为夷。这里历险又是三次。在江州醉题反诗装疯被识破,吴用造假书又被识破,最后在就地斩首时,才被梁山好汉救了。这里的历险还是三次。此外在还道村受吓也是三次,上梁山经历的曲折也是三次:第一次为石勇送信诓回,第二次礼请上山坚执不留,第三次无路可走,才跟晁盖上山。如此等等。

  对其他人的描写也是如此。如林冲一入监狱未死,二在野猪林遇救,三次火烧草料场才起而报仇。如鲁智深一救金翠莲在五台山做了和尚,二大闹五台山到了相国寺遇林冲,三因救林冲无法在相国寺安身,才在二龙山落草。又如吴用赚卢俊义时代题的反诗先后也出现了三次:卢家墙壁上,阮小二口中,最后是吴用向李固逐句解释。梁山招安也是三次:先差陈宗善,再差闻焕章,后差宿元景。而三次情节见于回目的还有“施恩三入死囚牢”、“宋公明三打祝家庄”、“宋江三败高大尉”,等等。

  这种程式化的描写不仅表现在情节安排方面,也表现在作品中对道理的陈述和细节刻划方面。

  先看对道理的陈述:

  林冲火并王伦后,他坚持要晁盖、吴用、公孙胜等分坐一、二、三把交椅,其理由是:“正是鼎分三足,缺一不可。”杨志自夸宝刀的好处是三件:“第一件砍铜剁铁,刀口不卷。第二件吹毛得过。第三件杀人刀上没血。”阎婆惜要挟宋江:“若要饶你时,只依我三件事便罢。”蒋门神被打翻在地,向武松讨饶,武松说的也是:“若要我饶你性命,只依我三件事便罢。”宋江攻打北京城,李成向梁中书紧急献策是三事。宋江耍卢俊义坐第一把交椅,自说的理由是:“有三件不如员外处。”后来他要“建罗天大醮”,所举的理由又是三条。等等。

  再看细节描写。

  鲁智深打死镇关西是三拳。林冲上梁山,王伦给他“投名状”的期限是三日。甚至景阳冈上老虎的绝招也是三招;“一扑,一掀,一剪”。武松喝酒的景阳冈下的酒店是“三碗不过冈”,后去夺快活林时,他提出的喝酒条件又是“无三不过望”;而蒋门神的店里也是“里面一字儿摆着三只大酒缸。”孙二娘麻翻一个头陀,所得物件是三件:“一个箍头的铁戒尺,一领皂直裰,一道度牒。”宋江杀阎婆惜后计划逃难的地点是三处:柴进庄上,孔太公庄上、花荣的清风寨;甚至九天玄女给宋江饮的“仙酒”也是三杯,吃的“仙枣”也是三枚,给他的“天书”也是三卷。如此之类,不胜枚举。

  俗谚说得好:“事不过三"。确实,在表现事情变化时,四次失之累赘,两次显得不足,三次则比较适中。况且一正一反一正的波浪式手法,也有利于更好地表现那些较为复杂的感情和事物,使文字富于波澜。这说明作者在创作《水浒传》时,确实是惨淡经营、良工独苦的。它的艺术成就因而也就为世所公认。但是另一方面,世界上的事情是复杂的,如果事无大小,都按这样一个“三”字式去处理,那就成了一个新的程式。所以有人说《水浒传》“其中照应谨密,曲尽苦心,亦觉琐碎,反为可厌。”[2]我认为那是一点也不错的。

  《红楼梦》则不然,读者从中看不出有意为文的痕迹,它对“笔法”的运用如神龙雾雨,变化莫测。例如第四回,作者就是把侧笔、伏笔、断笔、婉笔、巧笔、衬笔、插笔等结合起来,忽隐忽现,忽正忽反,变化无穷,使读者莫测其端倪。这在《红楼梦》中,几乎可以说存在皆是。所以脂砚斋说:“《石头记》用截法、岔法、突然法、伏线法、由近渐远法、将繁改俭法、重作轻抹法、虚稿实应法,种种诸法,总在人意料之外,且不见一丝牵强,所谓信手拈来,无不是是(妙?)也。”[3]王希廉也说:“《红楼梦》一书,有正笔,有反笔,有衬笔,有借笔,有明笔,有暗笔,有先伏笔,有照应笔,有著色笔,有淡描笔,各样笔法,无所不备。”[4]这些意见都是很正确的。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hongloumeng/36997.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