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红楼梦》欣赏琐拾之一(2)

红楼梦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潇湘风雨最多情

  《红楼梦》中有两次风雨写得最出色:一是贾宝玉看龄官画“蔷”字时的一阵夏雨,一是潇湘馆薄暮时的一场秋雨。

  在中国诗词戏曲中风雨的描写总是作者抒发感情,映衬心境的重要手段之一。风雨本无情,有情人写之,感情色彩就大不相同,且什么风雨配合什么心情似乎有了定格。大风大雨往往壮人情怀,悲壮激越。所以刘邦有“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的千古佳句;陆游有“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的豪情抒发;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则为荆轲大壮行色。相反连绵的春雨秋霖,往往添人愁绪。所以贺方回把“闲愁”之多比作“梅子黄时雨”;自朴的;杂剧《梧桐雨》中,唐明皇思念杨贵妃时那场秋雨更是撩人情思:“这雨一阵阵打梧桐叶凋;一点点滴人心醉了,雨更多,泪更少,雨湿寒梢,泪染龙袍,不肯相饶,共隔着一树梧桐直滴到晓。”洪昇耷《长生殿》里也是用秋雨映衬明皇凄苦哀怨的心情的:“渐淅零零一片凄愁心暗惊,……一点一滴又一声,一点一滴又一声,稻愁人血泪交相迸。”

  冷雨敲窗,雨打梧桐,雨洒芭蕉、枯荷,雨滴竹梢,在黄昏深夜,万簌俱寂的时候,一声声,滴滴嗒嗒,最为分明,如泣如诉,使伤感悲苦的人最容易牵动愁绪。曹雪芹深谙情景交融的奥妙,所以潇湘馆景物的描写一如其多情多病多虑的女主人。这里是千竿翠竹,苔痕斑驳,曲折的游廊,羊肠似的通道,绕阶围房九曲回肠般盘旋竹下的尺许宽的小渠,小小的房舍,小巧玲珑的家具陈设,绿色的纱窗,暗淡的光线。一景一物无不那样纤弱幽暗,都染上了林黛玉孤高自赏,凄楚哀怨的色彩和情调。在这色彩之上,作者在四十五回又添了浓重的一笔,凄苦惨淡的色调更加强烈。当时正交秋分,黛玉旧疾又发,随贾母玩了两天,劳神过度,又咳嗽起来,比往常都重,自己认为是不能好了,心情非常颓丧。和宝钗话起家常,又感叹自身孤弱无依,寄人篱下,羡慕宝钗能享天伦之乐,有家有业。在这里为了配合这种心情,作者有意在潇湘馆安排了这场秋风秋雨:

  不想日未落时,天就变了,淅淅沥沥下起雨来。秋霖脉脉,阴晴不定,那天渐渐的黄昏时候了,且阴得沉黑,兼着雨滴竹梢,更觉凄凉。

  感慨万端,愁绪连绵之时又读了《乐府杂稿》的《秋闺怨》、《别离怨》等伤感诗篇,遂有《秋窗风雨夕》之作:“……残漏声催秋雨急;连霄脉脉复飕飕,灯前似伴离人泣。寒烟小院转萧条,疏竹虚窗时滴沥;不知风雨几时休,已教泪洒窗纱湿。”字字血泪,声声动情,达情景交融之极致。当晚睡下又羡宝钗有母有兄,又想和宝玉虽好,终避嫌疑,不免担心,“又听见窗外竹梢雨滴之上,雨声淅沥,清寒透幕,不觉又滴下泪来。直到四更方渐渐的睡熟了。”窗外天公流泪,屋内愁人暗泣,雨泪交织,情景浑一,风雨助人凄凉,人感风雨触动闲愁万种。感伤气氛异常浓烈,人物性格更加深化。第五十九回里蘅芜院也下过一场雨,但不是秋雨,而是“润物细无声”的春雨:“一日破晓,宝钗及启户视之,见院中土润苔青:原来五更时落了几点微雨。于是唤起湘云等人拳。”春雨过后的景象是“土润苔青”,并马上唤起湘云等人,宝钗欣喜心情见于笔端。秋雨、春雨普降大观园,而独于黛玉处写秋雨,于宝钗处写春雨,作者的用心是非常清楚的。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hongloumeng/386743.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