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读《红楼梦》有感(3)

红楼梦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读《红楼梦》有感8

  梦时分,苍影茫

  红烛春影锁高墙

  离人泪,焚相思

  谁人断却旧人肠?

  “此生,我不再欠你!”潇湘馆苍凉与破碎的呻吟在凄清的中回荡,腐朽与死亡的气息似乎要将整个世界吞没。离纱帐中,形销骨立的人儿近乎癫狂地呢喃着,空洞的大眼里尽是一片茫然无际的死水,两行清泪簌簌地落下,随即隐入鬓中……

  未几,玉殒。

  她,本是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的一株仙草,只因赤瑕宫神瑛侍者以甘露灌溉,她才使得久延岁月,后又得其天地精华,遂脱却草胎木质换得人形。为报神瑛侍者灌溉之恩,她便许诺用自己一生的眼泪偿还与他,却未曾想,自己会触动红鸾,深陷于红尘俗世之中。

  “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望着贾府内喜气洋洋的景象,黛玉孤寂地伫在窗前,轻轻的咳嗽着,几滴血珠便顺着嘴角滑落,滴在衣襟上,开出了几朵妖冶诡异的荼靡。她抚着眼角斑驳的泪痕,凝视着远方那桃谢李飞的萧条景象,轻叹道﹕“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这叹声中,竟带着几许啼血的悲凉与茫然。”

  她恨呐,她恨这这死板愚昧的家族制度,恨这刻薄冷漠的人心,恨这封建腐朽的王朝啊!可她,又能怎么办呢?父母双亡的她,病靥缠身的她,在这偌大的贾府里,不过是一颗权利与地位的棋子罢了。她惜花,是因为她懂花那颗身不由己的心,一如她自己。“花谢花飞花满天,红销香断有谁怜?”这是对“零落成泥碾作尘”花的怜惜,更是她对自身悲苦命运的嗟叹与痛诉啊!

  秋风大作,漫卷起一地似血的.残阳。她轻接过雪雁手中的白绫绢子,突然像是发狂似地,拼命地撕扯着它,眼中满是绝望的恨意与不甘。“宝玉,你为何要如此对我?”撕着撕着,眼泪便一发不可收拾地流了出来。兴许是动了肝火,登时又吐出一口鲜血来。随即,便叫人抬来火盆。“虚情假意,全都是骗我,全都是骗我!”这一声嘶鸣惨烈得直教人肝肠寸断,在场的丫鬟婆子们皆是一怔。她抱起怀中的诗稿,痴痴地望了几眼,手一扬,零散的诗稿便纷纷扬扬地落入火盆里,烧得越来越旺……

  滴不完相思血泪抛红豆,

  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

  在贴满喜字的怡红院里,宝玉幡然醒悟,原来,这一切都是众人精心编制的骗局!他早已失去了任何理智,推开极力阻拦的众人就往潇湘馆跑去……

  “妹妹,我也为你弄了一身的病,你走了,我也是要跟你去了”看着床上早无半点气息的黛玉,泪水一滴一滴地从宝玉脸上滑落,落入黛玉的鬓角,眼角,甚至心尖。眼泪在细碎的阳光下熠熠闪光,映出一世界斑斓的悲伤。

  离人泪,无情恨

  空叫姻缘作孽缘。

  泪,就这样不可遏制地淌入黑暗中,烙出一块一块的光斑。原来,谁也没有负过谁,一切的冤,一切的怨,只不过是天意弄人罢了。

  在仙雾缭绕的赤瑕宫旁,一袭红衣的男子温柔的捧着一株蔫蔫发黄的绛珠草,良久,笑道:“小东西,从今以后,就由我来照顾你吧。”

  一滴一滴的水珠从他的手中洒下来,就像一场雨,一场清凉的雨,纷纷扬扬的渗进了她的叶中,茎中,还有那柔软的心中,一丝莫名的情绪就这样悄悄蔓延……

  滴不完相思血泪抛红豆,

  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

读《红楼梦》有感9

  读童话,让人充满着丰富的想象力;读百科全书,让人知识面广阔;读名著,让人感悟非凡。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唱起了一曲曲悠悠的红楼,悠悠中又有万般叹息、万般无奈、万般悲伤。

  一曲红楼,万般叹息。它叹息封建社会的贫富悬殊、世态炎凉;叹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不平等社会,在这不平等的封建社会中伴随着人性不纯真的年代,写尽了豆蔻年华的热烈,也写了封建社会的重重悲剧。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有清纯善良的心灵,有倾国倾城的美貌,有字字珠玑的清工好词,却在这男尊女婢的凄凉社会中唱出了一曲曲悲歌:青春守寡的是李纨,被折磨致死的是迎春,远嫁的是探春,青灯礼佛伴终生的是惜春,含冤而死的是可卿,跳井而死的是金钏,独守空房的是宝钗,含恨而终的是林黛玉……这样的红楼,怎么不令人万般叹息呢!这是对这个人情冷酷社会无情的鞭笞。

  一曲红楼,万般叹息。这叹息不仅是对大观园中所有女性的惋惜与同情,更是为女性觉醒的铿锵之词。林黛玉便是这鲜活人物的代表之一,在大观园中,她是主也是客,她用自己的力量去爱宝玉,所以她认识到自身的可贵,为自己贞洁的爱情而努力,所以她会听到曲中唱词“如花美春,似水流年”的时候仿佛置身凡尘之外,为女性的尊贵而动容。这样的红楼,这样的万般叹息将世间生灵的觉醒寄寓于一园之中,却让人们看到燎原星火带来的欣喜。可惜,所谓的门当户对将林黛玉推入深渊,病榻前的林黛玉清瘦憔悴的面容,凛冽的寒中吹动的素衣,令人心痛,她轻唤一声“宝玉,你好……”便如葬花般平静、安宁地离开了人世,她是一朵生性纯洁的丁香,悠悠的芬芳留下无尽凄美,美丽的容颜虽被泥土盖住,但她的尊严已永远凝固成久绕不散的青烟……

  一曲红楼,万般叹息,只怨那朝代本腐朽,读名著《红楼梦》,让我真正感受到了人世间的冷酷无情,领悟到了封建社会的腐朽制度,从中真正体会到了当今社会的和谐美好!

读《红楼梦》有感10

  每每独坐窗前,总是频生感伤。那似乎,源于不知名的忧愁和怅惘。直至翻开了那卷忘在角落的书卷,我终于明白,为什么总有人将它荐于我,嘴里还满是赞叹。他们是想让我明白,什么真的值得感伤,什么真的可以为此叹息流涕而后泣不成声。

  《红楼梦》,我在百度百科里寻到这样一段简述:”它以荣国府的日常生活为中心,以宝玉、黛玉、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及大观园中点滴琐事为主线,以金陵贵族名门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由鼎盛走向衰亡的历史为暗线,展现了穷途末路的封建社会终将走向灭亡的必然趋势。并以其曲折隐晦的表现手法、凄凉深切的情感格调、强烈高远的思想底蕴,在我国古代民俗、封建制度、社会图景、建筑金石等各领域皆有不可替代的研究价值,达到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被誉为“我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

  可是我倒并不这么认为。我无法做出那样宏观的概述,也无法从这本书里读到什么手法、底蕴、价值。我看到的,只有“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这样的无奈和辛酸,还有那可以与我突生泪水的人走茶凉的哀莫结局。

  忆及黛玉初来贾府时,虽说是孤苦伶仃,可那一大家子说笑喧哗、门庭若市的场景,是多么红火、热闹、令人心生向往,那场诗文之赛多么令人钦羡、赞叹,而那贾府上下人与人之间的羁绊、感情,又多么难得可贵。可随最终还是家道败落、家破人亡,只留一个人活下来。这,便是现实而残酷的结局。

  对于这个令研究红学的人苦苦哀叹的结局,我则是带着一分不敢言说的窃喜和九分浓浓的悲痛。窃喜这个故事不是俗套,是孤傲作者的点睛绝笔,而悲痛,则与常人无异。

  “依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花依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在贾家之人走的走、散的散时,我明白了什么叫做真正的兴衰,可我同时也明白,这只是一个作者呕心沥血创造出的虚拟环境,不是真实的。可对于其中林黛玉这个角色,我却宁愿相信这是真的,是真实存在的,她的离去,是我唯一悲痛的事情

  依记我儿时,体弱多病。老师和同学总把我称作“林黛玉”。彼时我还不知林黛玉是谁,又和我有什么关系,后来我终于知道了,林黛玉是终日沉绵伏塌却满腹才情,多愁善感却孤独叛逆。她无奈着“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悲哀着“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套无情”,伤感着“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终落得“一缕香魂随风散,三更不曾入梦来”的凄凉结局。刹那明白后,我才始了悟,原来我不是她,我没有她的才情,更没有她的伤感。虽然我依旧体会得到她死前万箭穿心,肝肠寸断般的痛,可我比她坚强。

  宝钗扑蝶,晴雯补裘,宝琴立雪,每个人都有悲惨的命运,而我唯唯记住了黛玉泣血的一生。这便是我所悲痛的结局,一个女子香消玉损让我看到的结局,犹如曹雪芹给我们的结果。林黛玉犹如儿时的我,我感叹她红颜薄命,也为她的柔弱而而掩面跺脚。

  沉思良久,我终于懂得人要为何伤感难过,不是凭空掉泪,是要经历大风大浪后,是在经历了像贾府家破人亡的风雨后,而再次站起奋斗而后收获留下的喜悦的泪珠。没错,现实是残酷的,可我们却可以在领教了它的残酷后,重新获得力量。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hongloumeng/4120962.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