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从《红楼梦》看中国古代教育(2)

红楼梦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通过作者的自述,可知曹雪芹著作《红楼梦》的 原因与目的是:自欲将已往所赖天恩祖德锦衣纨绔之时饫甘餍肥之日背父兄教育之恩负师友规谈之德以至今日一技无成半生潦倒之罪。编述一集以告天下人:我之罪固不免然闺阁中本自历历有人万不可因我之不肖自护己短一并使其泯灭也.今天,我们读《红楼梦》就从作者的本意出发来探讨当时的教育。

  (一)寒士寺庙求学和私塾教育环境的比较

  贾雨村寄居在甄士隐隔壁的葫芦庙内,是一名暂寄庙中安身,每日卖字作文为生的穷儒,从他身上我们看到清朝寒士教育的环境以及科举制度对改变寒士命运的作用。教会是西方中世纪平民接受教育的机构,寺庙成为中国古代寒士静心攻读的“自修室”。在有宗教色彩的场所读书,人的教育潜移默化会带有宗教的影子。教会学校带有基督教色彩,我国的寺庙带有儒佛道色彩,并且儒道色彩更为明显。寒士在孤独的求学生涯中,承受着巨大的生活压力与心理压力。一方面,儒家的“入世”思想激励着他们刻苦攻读四书五经,有朝一日金榜题名,功成名就,衣锦还乡;另一方面,道家的“出世”思想又宽慰着他们禁锢苦闷的心灵,使他们幻想着得道成仙,不为功名富贵所累,上升到精神自由。当然绝大多数寒士的梦想还是通过科举考试求得仕途。贾雨村与甄士隐促膝长谈理想报复,不仅得到了经济上的资助,还获得了闺秀少女的眷顾。为将来考取功名,迎娶娇妻埋下伏笔。

  与贾雨村的寒士教育不同,第九回《恋风流情友入学堂,起嫌疑顽童闹学堂》中描写了清朝贵族子弟接受教育的环境:私塾。 私塾是我国古代社会一种开设于家庭、宗族或乡村内部的民间幼儿教育机构。它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于唐代,明清时走向全盛,清末走向衰落。清代地方儒学有名无实,青少年真正读书受教育的场所,除义学外,一般都在地方或私人所办的学塾里,因此清代学塾发达,遍布城乡。以经费来源区分,一为富贵之家聘师在家教读子弟,称坐馆或家塾;二为地方(村)、宗族捐助钱财、学田,聘师设塾以教贫寒子弟,称村塾、族塾(宗塾);三为塾师私人设馆收费教授生徒的,称门馆、教馆、学馆、书屋或私塾。贾府的子弟所在的私塾即为富贵之家聘师在家教读的家塾。【2】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hongloumeng/419836.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