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年谱
康熙五十四年(公元1715年),曹雪芹生于金陵(江苏省南京市),祖籍辽阳。
康熙五十六年(丁酉1717年)农历七月十五日,曹寅女讷尔苏王妃最后一个儿子(第四子)讷尔苏第七子爱新觉罗·福端出生。
康熙五十七年(戊戌1718年)六月,曹頫折后康熙批云:“尔虽无知小孩,但所关非细。”可见织造一职,不仅为皇帝搜罗物资,实亦皇帝耳目。皇十四子胤禵十二月起程平乱。曹寅的长婿平郡王纳尔苏是胤禵的得力助手。
康熙五十九年(庚子1720年)十一月,曹頫报李煦之母文氏病故,年九十三岁。(李煦的母亲文氏,也是康熙的保母)。
康熙六十年(1721年)刊《上元县志·曹玺传》记载,曹頫“字昂友,好古嗜学,绍闻衣德,识者以为曹氏世有其人云。”
康熙六十一年(壬寅1722年)正月,举行千叟宴。十一月,康熙病逝。遗诏皇四子胤禛继位,是谓雍正帝。冬,李煦卸苏州织造任。李煦共做了三十年的苏州织造,又兼了八年的两淮盐政。
雍正元年(癸卯1723年)命总督查弼纳查追审理李煦任内亏空,籍家,并逮捕子女家口人等。四月,下令各省开豁乐户贱籍。
雍正二年(甲辰1724年),曹頫奉旨依附怡亲王允祥(1686年—1730年)。十月十六日,内务府档云:李煦家属仆人人数共二百二十七名口,其中有李煦之妇孺十口。雍正下令在全国推广育婴堂、普济堂。
雍正三年(乙巳1725年),据《明清宫藏地震档案》记载,四月二十五日,江宁(今南京)地震,按四月二十八日两江总督查弼纳有奏折。十二月,年羹尧赐自尽,家产抄没入官。是年为避讳孔丘名,除四书五经外,凡遇“丘”字都应加耳字旁为“邱”。雍正在圆明园南面增建宫殿衙署,占地面积由原来的六百余亩扩大到三千余亩。
雍正四年(丙午1726年),曹頫两次因织缎粗糙分别被罚奉一年和诘责追赔。五月,曹寅的妹夫傅鼐,革职,远流黑龙江。七月,曹寅的女婿纳尔苏以“贪贿”的罪名,削去平郡王爵,在家圈禁。其子福彭袭爵。
雍正五年,李煦流放黑龙江。
雍正六年(戊申1728年),约在年初,因江宁织造员外郎曹頫等骚扰驿站案内,加上曹家内部有人告发转移财物,曹頫获罪抄家逮问(家人大小男女含仆人114口)。抄家前,曹頫罢任,由怡亲王胤祥传奏查办。雍正将抄没之房地人口财产全部赏给隋赫德。曹頫共做了13年江宁织造。曹頫家口回京,住蒜市口,少留房屋,以资养赡。是年曹颙的遗腹子曹雪芹当十四岁。
雍正七年(已酉1729年),李煦病死,年七十六。敦敏(1729—1796年)生,字子明,号懋斋,著有《懋斋诗钞》。他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十二子英亲王阿济格的五世孙,理事官瑚玐的长子。因阿济格早被夺爵,所以他这一支远不如其他宗室贵族烜赫。敦敏和曹雪芹大概是在宗学里相识的,之后他们往来频繁,非常友好。
雍正十二年(甲寅1734年),敦诚(1734—1791)三月初一生。为敦敏之弟,字敬亭,号松堂,别号庸闲子。著有《四松堂集》(北大图书馆藏抄本《四松堂诗抄》,内容比刊本增多)、《鹪鹩庵杂诗》等。曹雪芹的好友之一。
雍正十三年(乙卯1735年),八月,雍正帝于圆明园病危,弘历继位,是为清高宗,改元乾隆。九月初三日,曹雪芹的高祖曹振彦(曹世选之子)得诰封为资政大夫(二品的虚衔等级),原配欧阳氏、继配袁氏得封为夫人。曹雪芹叔祖曹宜尚在,官职是护军参领兼佐领、加一级(是正白旗包衣第四参领兼第二旗鼓佐领,从三品)。
乾隆元年(丙辰1736年),赦免各项“罪款”。是年四月二十六日芒种节。
乾隆三年(戊午1738年),高鹗(1738—1815)约于此年生,乾隆五十三年(1788)中举。
乾隆四年(己未1739年),雪芹曾任内务府笔贴式或在宗学差事。
乾隆八年(癸亥1743年),墨香(1743—1790)生,名额尔赫宜,是敦诚的三叔父。是《红楼梦》最早的爱好者、抄藏者,后来明义即向他借读《红楼梦》。
乾隆九年(甲子1744年),曹雪芹或在是年开始构思撰写《红楼梦》。敦敏16岁。敦诚11岁,入宗学。黄克显,稽查宗学的孙灏,都是诗文名家,给敦敏兄弟较大影响。敦诚于1762年(乾隆二十七年)在松亭关做税吏时,有诗寄曹雪芹云:“当时虎门数晨夕,西窗剪烛风雨昏。”
乾隆十二年(丁卯1747年),曹雪芹生活困难,居处有几次迁移。传说他自祖传大宅迁出后,曾住北京西单刑部街,又曾移居崇文门外的卧佛寺。
乾隆十五年(庚午1750年),曹雪芹此年前后迁居北京西郊黄叶村,应是专心创作,“残杯冷炙有德色,不如著书黄叶村”。八月十四日夜,敦敏、敦诚到宗学与雪芹、卜宅三(浙江人,在宗学担任助教一类职务)饮酒夜话。约在是年,曹雪芹从北京迁至西郊香山健锐营一带。据说,初住香山四王府和峒峪村中间一带地方,又迁到香山脚下镶黄旗营的北上坡。在曹雪芹离开宗学之后到去西郊之前还有过一段投亲靠友的辛酸生活。
乾隆十六年(辛未1751年),敦敏、敦诚与雪芹交好,为曹雪芹的挚交。传说他们兄弟二人有一次带几罐好酒去西山看雪芹,雪芹家贫,无奈之下竟采摘瓜花做下酒菜,此事让敦诚终生难忘,有“瓜花饮酒心头乐”句,脍炙人口。敦敏后来诗中有“燕市哭歌悲遇合”,敦诚诗中有“劝君莫弹食客鈇,劝君莫叩富儿门”,大约都是指曹雪芹这一时期的生活而言。曹雪芹到西郊后结交了一位好友,姓张,字宜泉,旗人,以教私塾为生。他的家庭多故,嗜吟好饮,坎坷穷愁,孤独愤激。其傲骨壮怀、诙谐放达,与曹雪芹有相似之处,因此二人情投意合。在他的《春柳堂诗稿》中,有七首诗(如《和曹雪芹西郊信步憩废寺原韵》)专门写他跟曹雪芹的交往。
乾隆十九年(甲戌1754年),《红楼梦》初稿于此年或后写成,有“一事无成,半生潦倒”字样。曹雪芹友人于景廉(字叔度,江宁人,从征伤足)难于谋生,自京来访。雪芹初次以扎风筝的技术教于他,帮助他解决了生计问题。此事约在是年或稍后。
乾隆二十一年(丙子1756年),脂批于庚辰本第75回前记云:“乾隆二十一年丙子五月初七日对清。缺中秋诗,俟雪芹。”是为当时书稿进度情况。
乾隆二十二年(丁丑1757年),二月,敦诚(时方24岁)因侍亲随任(到山海关税卡做司榷小官)。秋天,敦诚作诗《寄怀曹雪芹》,其中“扬州旧梦久已觉”句下自注“雪芹曾随其先祖寅织造之任(疑为其后人所加)”。
乾隆二十三年春(戊寅1758年),曹雪芹迁居白家疃(在西直门外约50里),盖了四间茅屋定居下来,直到去世。据敦敏《瓶湖懋斋记盛》(“懋斋”是敦敏的斋名,“瓶湖”即北京宣武门里西南城角的太平湖)记载:曹雪芹的住处“有小溪阻路,隔岸望之,土屋四间,斜向西南,筑石为壁,断枝为椽,垣堵不齐,户牖不全,而院落整洁,编篱成锦,蔓植杞藤……”
乾隆二十四年(己卯1759年),冬,脂砚斋开始四评《石头记》,称“脂怡本”(怡亲王府藏本),又称“己卯本”。脂评中注明“己卯冬”之批语共24条。约在是年或后,曹雪芹曾南游江宁。南游原因不明,可能是因家住南京60年之久,去看望落户的族人,也可能为其他家务私事。传曹雪芹曾于此时前后任两江总督尹继善(1695-1771)的幕僚。尹继善请雪芹为幕的经过也有待进一步考查。这次去江宁,阅历山川,凭吊旧迹,听话往事,丰富了曹雪芹的生活。张宜泉有《怀曹芹溪》一诗,当作于雪芹南游期间,诗云:“似历三秋阔,同君一别时。怀人空有梦,见面尚无期。扫径张筵久,封书畀雁迟。何当常聚会,促膝话新诗。”
乾隆二十五年(庚辰1760年),今存“庚辰本”《石头记》,皆“砚斋四阅评过”。自第五回起兼有“庚辰秋月定本”或“庚辰秋定本”字样。
乾隆二十六年(辛巳1761年),曹雪芹由金陵返京,友人诗每言“秦淮旧梦人犹在”,“废官颓楼梦旧家”,皆隐指《红楼梦》写作。初秋,敦敏写过一首怀念友人的诗,其中有“故交一别经年阔,往事重提如梦惊”之句,可能是指雪芹南游、经年未归而言。重阳后不久,敦敏偶然到友人明琳家养石轩闲话,“曹君沾别来已一载馀矣,偶过明君琳养石轩,隔院闻高谈声,疑是曹君;急就相访,惊喜意外!”同年雪芹前妻已死,续娶。
乾隆二十七年(壬午1762年),敦敏有《配刀质酒歌》“秋晓遇雪芹于槐园”,记雪芹秋末来访共饮情况。曹雪芹给敦诚所作《琵琶行传奇》题诗。杨钟羲《雪桥诗话》:敬亭尝为《琵琶亭传奇》一折,曹雪芹(沾)题句有云:“白傅诗灵应喜甚,定教蛮素鬼排场。”雪芹为楝亭通政孙,平生为诗,大概如此,竟坎坷以终。甲戌本第一回有“能解者方有辛酸之泪,哭成此书。壬午除夕”字样的评语。春二月末,敦敏诗邀雪芹三月初相聚(为敦诚生辰)。
乾隆二十八年(癸未1763年),除夕,曹雪芹去世。敦诚挽诗“晓风昨日拂铭旌”,“四十萧然太瘦生”,皆为史证。敦诚《挽曹雪芹》诗两首(据《鹪鹩庵杂记》抄本),其一云:“四十萧然太瘦生(《四松堂集》刊本作“四十年华付杳冥”),晓风昨日拂铭旌(刊本作“哀旌一片阿谁铭”)。肠回故垅孤儿泣(自注:前数月伊子殇,因感伤成疾)(刊本作“孤儿渺漠魂应逐”,注同),泪迸荒天寡妇声(刊本作“新妇飘零目岂瞑”)。牛鬼遗文悲李贺,鹿车荷锸葬刘伶。故人欲有生刍吊(刊本作“故人唯有青山泪”),何处招魂赋楚蘅(刊本作“絮酒生刍上旧垌”)。”其二云:“开箧犹存冰雪文,故交零落散如云。三年下第曾怜我,一病无医竟负君。邺下才人应有恨,山阳残笛不堪闻。他时瘦马西州路,宿草寒烟对落曛。”此首刊本无。敦敏作《河干集饮题壁兼吊雪芹》(河干指潞河,敦敏家墓地在此,李煦家墓地亦在此。有人说,曹家通州本有典地,其墓地似有在东郊可能),张宜泉作《伤芹溪居士》(自注:其人素性放达,好饮,又善诗画,年未五旬而卒)。
乾隆三十一年(丙戌1766年),敦敏任右翼宗学副管。敦诚补授太庙献爵的官职,他自云“承母旨”才做官的,他的母亲1771年死去,他1773年即辞官。同年,敦诚才和永忠相识。永忠1770年任右翼宗学总管,与敦敏共事。
乾隆三十二年(丁亥1767年),敦诚叔父墨香(《红楼梦》的爱好者,收藏者)把《红楼梦》借给永忠阅读。永忠作《因墨香得观红楼梦小说吊雪芹三绝句》,中云:“传神文笔足千秋,不是情人不泪流。可恨同时不相识,几回掩卷哭曹侯。”此三绝句上有瑶华(乾隆的堂兄弟,永忠的堂叔)批语:“此三章诗极妙。第《红楼梦》非传世小说,余闻之久矣,而终不欲一见,恐其中有碍语也。”
乾隆三十六年(辛卯1771年),甲戌本第一回有署“甲午八月(或曰甲午人日)泪笔”的评语一条。属脂评。因为批语中有“:“……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余哭雪芹,泪亦待尽……唯愿造化主再出一芹一脂,是书何幸,余二人亦大快遂心于九泉矣”之说。
乾隆四十四年(己亥1779年 ),敦诚《寄大兄(敦敏)书》中说:“每念故人如立翁,复斋,雪芹,寅圃……不数年间皆荡为寒烟冷雾……”,表示对故友的怀念。
乾隆四十五年(庚子1780 年), 敦诚为故人遗作诗文集《闻笛集》题诗,诗中两次提到曹雪芹,一云“诗追李昌谷”,一云“狂于阮步兵”。《闻笛集》中必有雪芹诗文,惜未闻有传本。
乾隆五十年(乙巳1785年),《乾隆抄本百廿回红楼梦稿》(“梦稿本”,有影印本),这是在程伟元、高鹗活字本(1791)之前的一百廿回旧抄本。其中前八十回的底本是脂砚斋本。
乾隆五十三年(戊申1788年),高鹗作七绝一首,题目是《重订红楼梦小说既竣题》:“老去风情减昔年,万花丛里日高眠。昨宵偶抱嫦娥月,悟得光明自在禅。”
乾隆五十六年(辛亥1791年),程伟元、高鹗(约1738—约1815)萃文书屋活字印本《红楼梦》(程甲本)问世。敦诚卒,五十八岁。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hongloumeng/42790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