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赏析(3)

  二、读通读顺。(读诗文)

  弄明白诗题,下面我们进行第二步——读诗文。

  1.自由练读全诗,注意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预设:如学生充分预习了,可直接进入第二环节。

  昨天预习了吗?都读了几遍?谁愿意来试一试。

  2.指读正音。师范读。自由读,指名读。(读通、读顺、读熟)

  三、理解诗意。(明诗意)

  1.读准字音读通字句,是学习古诗的第一步,接下来我们来看看诗句中每一句话的意思都读明白了呢,下面请大家默读诗句,出示自学要求:

  A、边读边想诗句的意思,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

  B、有不懂之处作上标记。(求助热线——1多读看图,用心思考;2看注释或查工具书;3向他人求助)

  2.集体交流。

  (1)结合板画弄懂“西辞”的含义。理解“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碧空”、“尽”、“唯”的意思。

  (2)质疑解疑。有没有不懂之处了?

  (3)练习完整地讲述诗意。

  四、赏析佳句,入境悟情。(悟诗情)

  1. 赏析“烟花三月”的含义。

  (1)唤起学生生活体验。引导想象鲜花盛开的春天是怎样一幅美景。

  (2)师生共议“烟”的丰富意蕴,想象美景。肯定学生富有创意的个性化理解。如:江边水气缭绕,笼罩在淡蓝色的薄雾中,雾气时聚时散令人产生无限遐想。

  (3)拓展理解:“烟花三月”不仅仅指黄鹤楼所在的武汉,还有扬州,乃至整个长江两岸沿途都是春意浓浓,一派“千里莺啼绿映红”的美好春景。这句诗表达了诗人愉悦的心境。

  (4)师生共同在音乐中播放画面欣赏,感受“烟花三月”令人神往的美景。

  (5)指导朗读前两句。

  (设计意图:抓住“烟花三月”的“烟”,引发学生对春天美景的想象,联想长江两岸的一片春意,“形真”而“意远”,再欣赏图片加深感受,最后有感情朗读,让学生感受、理解、表达融为一体。)

  2.品析“碧空尽”、“唯”的含义。

  (1)品第三句,各抒己见,谈谈对“碧空尽”的理解,体会诗人仁立凝望远帆的情景,体会李白目送帆船远去时间之长,对朋友感情之深。

  为什么是“孤帆”?“尽”了的是什么?无“尽”的又是什么?

  (2)从最后一句中,体会诗人寄情于浩荡的一江春水,对挚友的一片深情。

  讨论:滚滚东去的仅仅是一江春水吗?

  (引导体会虽然“多情自古伤别离”,但“人虽分,心相随,情永在”的丰富内涵。)

  (3)指导朗读后两句。师引读——

  师:这句话内涵这么丰富,怎么能读好呢,看看插图,李白站在江边,假如想象一下我们现在站在江边,船已经开了好一会儿,李白还在望啊,不禁想起两首诗——生读。

  师:船已经越来越远了,真是——

  师:这船已经消失在碧水蓝天了,李白想起了他们在一起的情景,于是他脱口而出这样两句,读——

  从这两句诗中,我们感受到了什么?

  板书:情深意长。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huanghelousongmenghaoranzhiguangling/161499.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