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四年级上《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2)

  四年级上《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篇2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诗中“孟”“浩”“陵”“辞”“唯”5个生字,学写“陵”字。

  2、有感情地读古诗,借助注释、工具书、想象画面等方法大致理解诗歌的意思,背诵古诗。

  3、感悟诗歌的内容,能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景物,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4、引导学生掌握学习古诗文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

  1、通过反复诵读,多元体验,引导学生感悟诗情。

  2、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传授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并搜集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 题目入手

  板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    李白

  1、从题目你知道了什么?预设:

  (1)我知道这是一首送别诗。(你从哪里知道这是一首送别诗?)

  我从“送”这个字知道的。 (你很善于抓住关键的字。)

  补充:在古代,交通和信息不像现在这样便捷,朋友一旦分别就难再见面。所以朋友分别时往往作诗词相赠,以表示彼此的深情厚谊。

  (2)我还知道他们是在黄鹤楼送别的。 (你知道了地点。)

  (补充)黄鹤楼是三大名楼之一,是李白和孟浩然常去的地方,留下了不少美好的回忆。

  (3)我知道李白是在黄鹤楼送孟浩然。 (你知道了送别的对象。)

  孟浩然也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文采风流、名满天下,是李白非常敬重的师长,也是感情至深的好友,李白曾经写诗给他说“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可见他们的友情非常深厚。孩子们,把这个名字读一读,牢牢地记在心里。 (齐读“孟浩然” )

  2、广陵:这是孟浩然要去的目的地(陵字变红)“广陵”就是咱们现在的江苏扬州,是当时非常繁华的城市。

  写字:陵, 左耳旁和山有关,所以常用作地名,请同学们在你的生字本上练写一个。写好举手让我知道。

  3、你们很善于从题目中掌握信息。那题目里还有什么你不懂的吗?  比如“之”是什么意思?(去,到)

  4、谁能连起来说说题目的意思?

  (  谁)在(  哪  )送别友人(  谁 )到( 地点)。

二、 知诗人

  题目中我们获得了这么多的信息,是不是可以赶快读读诗句了?不着急!老师课前给大家留的预习任务都完成了吗?来和大家交流一番吧。

  (李白、李白典故、创作背景、李白写这首诗时的心情)

  小结,板书:这叫“知诗人”

三、读诗文

  1、出示全诗,要求读正确即可。(请三四位同学)

  2、大家一起帮助同学读正确。

  3、小结:在大家的互相帮助之下,我现在能“读诗文”了。板书:读诗文

四、解诗意:

  是不是觉得光读正确没什么味道?那是因为里面还有你不懂的地方。提出来!(生边提,师边副板书)

  1、提问,预设:

  (1)、西辞

  (2)、孤帆远影碧空尽,整句都不懂

  (3)、下

  (4)、唯见

  (5)、天际

  (6)、烟花三月

  (7)、故人

  2、同桌研讨(通常用什么办法?用看注释、查工具书、联系上下句……)

  3、汇报。说说你们的研究成果吧。

  故人:老朋友。

  西辞:辞别西边的黄鹤楼。(武汉的黄鹤楼在长江和汉口的交汇处)

  烟花三月:形容花开得繁茂,像浮动的烟雾。

  碧空:有点发蓝的天空。

  尽:消失了。   唯见:只见。    天际:天边

  (整句诗有人说也可,无人说就直接出示)

  4、这叫解诗意。板书:解诗意

  5、当我们懂得了诗的意思,再来读读。(全班齐读)

  似乎比前面读得有味道了,让老师听出了两位友情深厚的诗人依依惜别的情绪。

五、同学们查找的资料里,有几点我特别感兴趣。

  1、这李白专门约孟浩然到黄鹤楼饮酒,肯定有一番推心置腹的交谈。他们会说点什么呢?(老孟……小李……)

  2、还有一点我觉得李白喝多了,作诗也出错了。(孤帆)

  3、整首诗里似乎没一处写明诗人和朋友友情多深厚,每一处写他送友人时多么依依不舍。那是怎么让我们感到的呢?(板书:借景抒情)

  4、现在,我们仿佛才深深体会到了诗句中两个好友之间的真情。让我们也站在滔滔江水边,陪李白一起送送好友吧。(配乐读。先指名读,再齐读。)

  5、板书:悟诗情

六、作业:

  用刚刚学到的学古诗的方法,试着去自学以下几首送别诗:《别董大》《芙蓉楼送辛渐》《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四年级上《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篇3

  设计思路: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低年级古诗教学应该:“诵读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这就从方法步骤(诵读古诗,理解诗意)与培养目标(获得情感体验,有感情地朗读)两个互相联系、螺旋上升的方面,为低年级古诗教学设定了阶段性目标。我们的重点是培养读诗兴趣,理解诗中的词句,体验作者情感,培养学生语感。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唐代诗人李白在送别朋友孟浩然去扬州时一方面年轻的他一方面向往扬州的繁华一方面又舍不得朋友的离去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诗。在这节课的设计上,我是这样做的:导入时,我给学生提醒同学们回忆已知的关于朋友相送的古诗,并说说你喜欢它的原因,由此唤起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感受古诗的魅力。接着,我给学生读诗的目标是:读准字音。通过各种读诗方式,指导学生把诗词的字音读准,中间插入认读字卡的环节,帮助学生把字音读准,并通过组词练习初步理解诗中词语的意思。

  然后,再读古诗,运用自学方法,理解诗意。在这里,我让同学说说自己不懂的词语,先让学生自己说说求知的方法,再提供给学生三种弄懂自己不明白的诗意的方法:可以边读诗边看插图,再思考;可以和参考书;还可以求助自己班上里的同学和老师。学生们可以通过自读和求助的方法弄懂古诗的意思。再通过师生互动交流的方式引导学生体验作者情感,有感情地诵读古诗,感悟作者当时的情怀,感受诗句韵律的优美。最后,我请同学们自己设计作业,巩固学生对古诗的学习和体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要求:

  1、认识本课回认字,会写要求的生字。

  2、自读感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3、培养读诗兴趣,理解诗中的词句,体验作者情感,培养学生语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你知道哪些关于朋友送别的古诗?

  2、为什么喜欢它?

  3、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关于朋友相送的古诗,生读题目。

  4、解题:

  (1)谁送谁从哪儿出发去哪里?

  (2)“之”:去的意思。

  5、你知道李白和孟浩然是谁吗?

  6、黄鹤楼在哪儿呢?师生交流,激起同学们对黄鹤楼的向往之情。

  (出示黄鹤楼、广陵的地理图。)

二、流利地读诗。

  1、请大家自由地朗读这首诗,特别注意把注音的生字读准。

  2、认读生字卡片:鹤浩陵辞州孤帆碧惟际每个字读三遍。

  3、跟好同桌一起再读这首诗,把它读流利。

  4、认字组词;结合诗中词语,对比古今词义的不同:

  (1)浩:这里指名字中的一个字;

  (2)陵:古代多用作地名;

  (3)孤:联系孤帆来解释;

  (4)惟:联系惟见来理解。

  5、再读古诗,注意它的停顿。

  6、指名读古诗,生评议;(字音、节奏等);再指名读。

三、理解诗意。

  1、说说哪些词的意思你不懂,师作上记号。

  2、遇到不懂的地方怎么办呢?(生自由说)

  3、师帮助归纳,老师给大家三条求助方法:

  (1)看课文插图,用心思考;

  (2)查学习古诗的工具书;

  (3) 求助学习古诗的高手或者求助教室里的老师。

  4、生开始自主学习,老师也和你们一起学习。

  5、指名说说自己的收获,比比谁知道的最多。重点词句教师板书:

  (1)烟花:柳如烟,花似锦。

  (2)三月:阳春三月。

  (3)下:顺流而下。

  (4)碧空:蓝天。

  (5)尽:消失。

  (6)惟见:只看见。

  (7)天际:天边。

  6、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每行诗的意思。

  7、老师与学生交流学习体会:

  老朋友孟浩然辞别了黄鹤楼,在这柳如烟、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坐着船顺流而下去千里之外,繁华的扬州,多想跟老朋友一起去那繁华的扬州城里看看。我站在黄鹤楼上一直看着看着,直到那孤零零的帆影越飘越远,慢慢地消失在蓝天尽头,只看见滚滚长江向天边流去。

  8、老师说的跟同学们讲的有什么不一样呢?

  9、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四、体会意境,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1、想想作者李白此时的心情。

  2、用自己的感受来朗读这首诗。

  3、为了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加上动作朗诵这首诗。

  指名背,生评议,再指名背,齐背。

五、拓展赏析。

  1、师给出一首送别的诗:

  长江之滨母送别,

  荆州此去似天涯。

  立志定要学成归,

  寸草才可抱春晖。

  2、读一读,想一想,这首诗是讲什么的?

  3、喜欢吗?为什么?

  4、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吗?揭示谜底,是老师自己写的。

  5、师小结:

  生活中美丽风景和难忘的心情都可以用诗表达出来。

六、布置作业。

  1、检测本课生字词,读字组词。

  2、今天你想做什么作业?

  鼓励学生用各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愿望。

【四年级上《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3篇】相关文章:

1.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教学设计

2.《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优秀教学设计

3.《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教学设计

4.《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方案

5.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格式

6.《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7.教学设计:《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8.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方案

9.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huanghelousongmenghaoranzhiguangling/1967784.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