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精品设计(2)

  三、细读诗歌,体悟诗情。

  1、强调读的重要性。学生初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看清字形,争取把它读通顺。

  生阅读,师检查反馈,生齐读。

  2、师要求生读通读懂,边读边解决问题。并强调批注的作用。

  生自由读诗,讨论,交流。

  理解故人:有诗为证(屏幕出示)讲述他俩相识相知的经过。并说明借助注释读古诗的方法。

  理解烟花三月(屏幕出示)

  在这千年胜地的黄鹤楼上,在这如诗如画的江南春天,用一个词来形容当时的景色。

  同学们看到了,孟浩然要去的是哪?是扬州,扬州是唐朝最繁华的都市,相当于现在的上海。曾有诗云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况且是在烟花三月,一路上是享不尽的美丽风光。(总结:景美)

  沉浸在如此美景中,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两句诗。齐读。

  良辰美景三月天,诗人本该和老朋友孟浩然共饮美酒,吟诗作赋。但孟浩然又匆匆离李

  白而去。李白的心情会怎样?(学生作答。)

  师:从哪里可以看出李白是依依不舍的?

  3、学生交流,教师引导理解。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目送着孟浩然走到江边,登上小船;目送着帆船缓缓离岸,渐渐远去,看不见朋

  友的身影;目送着朋友的小船消失了,只见一片白帆;最后连那点儿白色的帆影也不见了,

  想象一下:李白可能先会在哪里相送?当江边看不到帆船,又可能到哪里?半山腰也看不见了呢?

  师生一咏三叹读最后两句。

  4、目送友人远去,李白在黄鹤楼上心驰神往,看呀,望呀,他究竟看到了什么?(板画孤帆,书写帆尽)

  长江是当时的水上交通要道,难道真的只有孤零零的一条帆船?(板画众帆,突出孤帆。)

  江帆点点,只见一帆,船不见了,我看着帆,帆不见了,我只看见长江水流呀流呀送你到扬州。(师范读后两句)真是帆尽,情未尽(板书)。(总结:情深)

  古人说:相见时难别亦难,一点都不错。带着李白的深情,我们齐声朗读全诗。

  这首诗在诗坛上有着千古一别和三名一别的美誉(屏幕出示)我们的诗题可以这么讲:在名楼送名人到名城。足以见得它的分量非常之重。但最主要的还是李白对孟浩然的一片深情。孟浩然走了,时光流逝,但他对孟浩然的思念永远没有停止。在送别一年后又为这次送别写了一首五言诗。(屏幕出示《江下行》)这首诗非常直白,就像上面这首诗的注释。齐读。  四、拓展训练

  模仿《赠汪伦》,并结合本诗的情境写一首《赠李白》。(设置背景音乐吴涤清歌曲《烟花三月》)这首歌的词儿是根据《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改的。课后可以去找来听听,它能帮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这首古诗。(检查反馈,讨论交流)

  五、课外延伸:

  阅读《黄鹤楼送别》,它是一篇文包诗的作品,以一个生动的故事再现了《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的创作情境。

  离别是诗,离别是歌,离别总是情。一样的送别,不一样的情怀,我们今天学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下节课要学的是《送元二使安西》,表达的是不同的离别情。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huanghelousongmenghaoranzhiguangling/37524.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