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登快阁黄庭坚朗诵(2)

黄庭坚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古诗朗诵技巧

  在朗诵表演中,古诗词朗诵主要包括格律诗和古词。格律诗分为律诗、绝句两大类。全诗为八句的称为律诗,全诗四句的称为绝句。律诗中每句五字的称为五律,每句七字的称为七律;同理,绝句分为五绝和七绝。

  汉语是声调语言,按照声调在中国古汉语中分为平上去入四声,严格的平仄规律使得格律诗有一种自身固有的韵律美,这个特点使格律诗更易于朗诵出美感,同时也要求朗诵者对诗词中平仄韵律美有深切的理解和感受。古词也具有这种平仄规律,这使两者在朗诵形式上有一些共通之处。

  一、奠定基调

  基调,从文本的角度看,是指有声语言创作的基本格调、整体情调。

  诗词内容本身有自己的基调,是朗诵者创作的依据,但通过有声语言的二度创作,作品便有了朗诵者赋予的第二基调—— 朗诵基调。

  朗诵基调和诗词自身基调一般来说基本保持一致,当然,因受时代和个人生活经历的影响,不同朗诵者对同一文学作品必然有不同的理解,这种理解的差异有时会导致朗诵基调和文本基调的偏差。但这种偏差与艺术效果的好坏无关,对其评价则见仁见智。

  这里,我们主要从作品本身出发,与文本内容相一致的朗诵基调。如何奠定基调,主要从诗词背景和内容特点两部分来把握。

  诗词背景

  了解背景,主要是了解作者的人生经历和创作背景。艺术家的个人经历与艺术创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创作客体来说,社会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和基础,艺术创作不能离开客观现实社会生活;从创作主体来讲,艺术家总是属于一定的时代、民族和阶级,艺术创作归根结底受着一定社会生活方式的制约,也与艺术家本人的生活实践和生活经历密不可分。一个作品的诞生,必然是艺术家世界观、价值判断、情感、经历等的综合体现,了解其背景,可以加深朗诵者对作品的理解。

  内容特点

  了解作品的背景之后,再来看这首词的内容。“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是作者回忆往昔与唐婉偕游沈园时的美好情景。第二句“东风恶,欢情薄”,描写的是俩人离异后之事的无限悔恨,感情非常沉痛。“春如旧,人空瘦”这句,作者从回忆和悔恨转入了现实,风景依旧,但人已不同,惆怅之情溢于其中。“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通过对景物桃花、闲池的描写,来衬托物是人非的现状,三个“莫”字中,陆游无奈叹息之情跃然纸上。

  通过对背景和内容的把握,可以很快确定整首词的基调,整首作品沉浸着情怨和无奈,凄凉和悲伤,既有对前妻的相思之情,也有对现实的苦闷之绪,这样在朗诵时就可以更准确的进行表达。

  二、划分音步

  古诗词有着优越的先天朗诵条件,它们押韵、讲究平仄、节奏规整、句调抑扬顿挫,在古代都是可以唱的。“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说的就是柳永的词,到处都有人唱。然而,这也需要注意一定的节奏、技巧 ,以免矫揉造作、平淡乏味、千篇一律。

  音步是指一句诗中运用停顿等方法划分出来的段落。由于音步的存在,朗诵中抑扬顿挫的效果更为明显,并有助于节奏的产生。

  音步的划分在格律诗中尤其重要,格律诗除了每5字或7字之后的停顿外,一般可以有“二二一二”和“二二二一”等的划分。

  三、其他技巧

  1.重音

  重音是指在朗诵时需要强调或突出的词或词组,甚至某个音节。突出重音的方法很多,重读只是其中一种,拖长、快中显慢、前后顿歇都是突出重音的方法。

  2.停连

  停连是语流中声音的中断和延续,声音中断处是停顿,声音延续出是连接。

  3.节奏

  节奏并完全是指速度,速度只是构成节奏的主要内容。朗诵形成的节奏种类很多,大概有:紧张型 —— 急促、紧张、 气急、音短;轻快型 —— 多扬少抑,轻快、欢畅;高亢型 —— 语势向高峰逐步推进,高昂、爽朗;低沉型 —— 语势沉闷、语速缓慢;凝重型 —— 多抑少扬,语音沉着,坚实、有力;舒缓型 —— 气长而稳,语音舒展自如。这几种技巧通常是综合运用的。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huangtingjian/174594.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