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黄庭坚《弈棋二首呈任公渐(其一)》的阅读答案及赏析(2)

黄庭坚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赏析

  这首诗以描写下棋为题材,通体而论,应属佳作;但最富于烹炼的瞥句,该推“心似”、“身如”这一联。侧重于对手双方的拼搏,写得生龙活虎,但较之黄庭坚的突出心理状态,思深笔健,富于哲理,还是稍逊一筹。

  写事写物的诗有其难处:一是难以刻画入微并形中见神;二是富有寄托,寓言外之意,发人深思,并非易事。下棋更不易写。棋盘、棋子,这都是没有什么好写的,关键是要写出下棋的对手双方的心理活动。《苕溪渔隐丛话》曾引过一首《观棋歌》,其中有四句写得神采奕奕,十分符合下棋情景:“初疑磊落曙天星,次见搏击三秋兵。雁行布阵众未晓,虎穴得子人皆惊。”首言布局之初,春云待展;次言双方鏖战之烈;再次变局忽露,但端倪难测;最后则突出脸中取胜,出人意表。这一种写法,侧重于对手双方的拼搏,写得生龙活虎,但较之黄庭坚的突出心理状态,思深笔健,富于哲理,还是稍逊一筹。

  “心似蛛丝游碧落”这一句,取自常见事物,但却奇崛异常。“蛛丝”之小,对衬“碧落”之大,已是一奇。而又偏偏不曾断绝,这就更富奇观。其毅力之非凡,恰可喻弈棋人殚精竭虑,务求胜算。然而,胜算之得,又决非轻而易举。左右为难的事,在棋局中是常见的。这就会徘徊,会沉吟,要冥思潜想。其深细,其浮动,其倏忽变化,如同空中随风飘荡的蛛丝。至于“身如蜩甲化枯枝”,则出于《庄子》中佝偻丈人承蜩的故事。丈人一心捕蜩,意志专一,竟把身子当做枯树,手臂当作树枝。典故被运用到这里来,喻对局者意志集中,已达到忘我境界。会下围棋的人都知道,这种情景是很逼真的。

  不过,更值得注意的不仅是逼真,而更在于传形得神,以沉蓄的精力,写出深邃的神思。清代蒋澜只看到这两句的“穷形尽相”、“绘水绘声”(《艺苑名言》卷一),评价过于浅显。这两句的刻画和铸境,不止于弈棋,而有其更广泛的艺术概括,用于其他方面也是可以的。

  颔联以刻画弈者的心思专一为主,那么颈联却是以描绘奕者的斗志坚韧为主;前者极写其忘我之境,后者极写其一意扭转危局之情。“湘东一目”,是用的南朝湘东王萧绎一只眼失明的典故,喻弈者处于不利之局。按理说,围棋要有两个“眼”才能活,可此时只有一眼,其结果十分不利。然而对此,弈者却决不服输,仍然在精心运筹,希望背城一战,总算还有个平分天下的局面。前面的“诚堪死”已是山穷水尽,后面的“尚可持”这一急转,却又表现为柳暗花明,蟠屈老辣之笔,充分展示了黄庭坚的特色和擅长。

  结尾虽然比较平淡,但即能席卷前文,并出以风趣之笔,以从容反问作结,表明一向珍惜光阴的人们,因一心鏖战,连夜阑更尽、星沉月落也都忘却了。这里把前文的心思专一和意志坚韧两层内容完全包罗,情景相生,将诗人眼前的对弈情境推向远处,不粘不滞,这就好像电影镜头的“淡化”,得“远而不尽”之妙。

  黄庭坚之所以能写出这一种化境,决不仅仅是源于其弈棋经验,也是得力于其诗文构思和禅悟的触类旁通。庄子的技进于道,禅宗的所谓“心妙以了色”(《大十二门经序》),这些哲理,都给过他影响。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huangtingjian/596916.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