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黄庭坚许筠毁璧辞之比较的文化论文(2)

黄庭坚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黄庭坚侧重赞美妹妹的漂亮和贤淑,叙写了她的离去给幼子、老母带来的强烈刺激,进而将批判的矛头指向了洪母所代表的封建家长制。

  黄庭坚的妹妹是一个贤妻良母型的传统女子,“夫人黄氏,先大夫之长女。生重瞳子,眉目如画,玉雪可念。其为女工,皆妙绝人。”(黄庭坚《毁璧·序》)“淑善兮清明,阳春兮玉冰。”她早早嫁人,并成了四个孩子的母亲,在女红、女容、女德方面无一不符合传统优秀女子的标准。然而,这样的女子却至死也没未得到婆婆的认可,最后竟然死无葬身之地。《序》文交代:“先大夫弃诸孤早,太夫人为家世堙替,持孤女讬,以夫人归南康洪民师。民师之母文成县君李氏,太夫人母弟也。治《春秋》甚文,有权智如士大夫。夫人归洪氏,非先大夫意,怏怏逼之而后行,为洪氏生四男子,曰:朋、刍、炎、羽,年二十五而卒。……文成君闻夫人初不愿行,心少之,故夫人归则得罪。

  及舅与夫皆葬,夫人不得藏骨于其域,焚而投诸江。”回忆起妹妹一生的不幸和悲惨的结局,黄庭坚痛呼:“弃汝阳侯兮,遇汝曾不如生。”对以洪母为代表的封建家长制提出了严厉的批评。当念及四个外甥还未成人时,悲愤之情又一次涌上心头,他写道:“未可以去兮,殆而其雏婴。众雏羽翼兮故巢倾!”妹妹是带着对儿子的牵挂、对母兄的眷恋而离去的,她的死对亲人们来说是一个很现实的损失,令人痛惜。“黄庭坚秉承了儒家的传统教义,对孝悌之道身体力行。……洪氏妹被夫家虐待至死,他作《毁璧》泣血以祭,情词哀切。”⑧既然妹妹生前不为洪家所容,那么对她来说,死就是一种很好的解脱。“畸于世兮天脱其缨,爱罥人兮生冥冥。”此时的黄庭坚也只能以此念来缓解一下心中的痛楚和愤恨。

  许筠则执着于姐姐的文学成就,写其离去给文坛带来的缺憾。许筠的姐姐许兰雪(1563-1589)是朝鲜罕见的才女,本名楚姬,号兰雪轩,别号景樊,李朝著名女诗人,出身书香望族,和父兄等五人均为当时辞章大家。她被称为“近代闺秀第一”⑨、“天仙之才”⑩,朝鲜学者李宜显在《陶峡丛说》中说:“明人绝喜我东之诗,尤奖许景樊诗,选诗者无不载景樊诗。”{11}许兰雪的诗被选入《朝鲜诗选》、《朝鲜古诗》、《古今名媛汇诗》、《列朝诗集》、《明诗综》、《明诗选》、《诗归》等。然而,“天之赋愈富以丰,罚则酷且夺之速”。“一瞬兮浮世”的许兰雪就像一颗耀眼的流星滑过,给世人留下了无尽的想象和遗憾。从此,琴瑟不御,晨羞不得,帷寝空寂。因此,她的死对亲人和世人来说,更多的是精神层面的莫大损失。

  二辞的显著不同还表现在对亡人未来世界的想象和描述不同,黄庭坚所描述的亡妹所处的未来世界冷清孤寂,许筠则乐观地想象出亡姐在仙游世界的逍遥生活。这体现了两位作者不同的人生态度。

  “少能自珍重,常欲炼形仙去”的黄氏不仅没能实现成仙的理想,不情愿地为人妇,而且受到婆母的残酷对待。黄庭坚悲观地描绘了可怜的妹妹所处的未来世界的境况:“山岑岑兮猿鹤同社,瀑垂天兮雷霆在下。云月为昼兮风雨为夜,得意山川兮不可绘画。寂寥无朋兮去道如咫……”各种硬质意象无不衬托了亡妹在黄泉的寂苦。虽然没有人间的残酷遭际,但置身如此孤苦无依又阴冷晦暗的环境,和亲人没有心灵上的沟通,自然也就谈不上什么幸福。这正是黄庭坚所不能释怀的,因此他迫切希望亡妹能够得到彻底解脱、获得真正的幸福。于是,他在末章呼天唤地,痛惜其殒折,招其魂魄归来。感情真挚、深沉,有不尽情思。这些都使得全辞意境凄凉冷寂,风格悲怆清峭。

  黄庭坚一生多处逆境,受儒佛思想浸润弥久,其人生态度倾向于忍耐、平和。妹妹的故去使他不堪承受,于是以“呻吟之声”发之,虽悲愤难当,但出语措辞亦有所克制。即便如此,弥漫全辞的悲哀感仍令人读来黯然。朱熹曾说:“《毁璧》者,……其为女弟而作,盖归而失爱于其姑,死而犹不免于水火,故其词极悲哀,而不暇于为作,乃为贤于他语云。”{12}正是对此作的极佳概括。

  才华过人的许兰雪生前也并不幸福:嫁了一个自己不喜欢的人,得不到婆婆的认可,两个儿子夭折。因此,她的死是无牵无挂的,是一种彻底的解脱,她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去了一个自己向往已久的幸福、逍遥的游仙世界。那里华丽芬芳,颇有《楚辞》所描绘的清旷高远的意境:“从列仙兮容与”,“虹为旌兮鸾为驾,觐上天兮御泠泠之长风。酌王母兮瑶池,三光罗列兮在下。”他遥想姐姐的灵魂随风飘扬,而且还能俯视尘寰,与亲人心有感应。许兰雪从小就受到了仙道思想的影响,“其诗文俱出天成,喜作《游仙诗》,语皆清冷,非烟火食之人可到也。”{13}而许筠为其想象的未来世界是与此相应的。至此,许筠心中关于亲人亡故的悲哀味道渐渐冲淡了,一种冷色调的欢喜涌上心头。所以,全辞伤而不恸,风格芳馨悱恻。

  许筠一生虽沉浮无常,但是他有着复杂的思想,儒释道天主四教混成,尤笃信佛老,是一位“儒教的叛徒”{14},加之姐姐有“天仙之才”,且已无牵挂而去,因此,许筠才化悲痛为仙想,对姐姐未来世界的描绘多了很多的浪漫成分,以此来打通和延续许兰雪的精神世界,从一个亲人同时更是一个知音的角度来怀念她,或许这种纪念更有意义。

  亲情是一种与生俱有、血浓于水的感情,也是一种无法斩断、永远珍贵的感情。黄庭坚、许筠从逝去亲人的遭际出发,结合逝者的个性特征,分别从世俗和仙想的层面来寄托伤悲,因而形成了迥异的风格和意境。实际上,死是一种最彻底的结束,人死后便一无所知也一无所有。一切关于死后的想象和描绘都是对生者的安慰或折磨。从这一角度看,对读者来说,许筠的些许浪漫和乐观就比黄庭坚的一味悲怆更人道也更容易接受。

  ①⑤ [朝]许筠.惺所覆瓿藁[A].韩国文集丛刊(74)[Z].汉城:民族文化推进会,1981:170. 139.

  ② 傅宗璇,蒋寅主编. 刘扬忠 分卷主编.中国古代文学通论(宋代卷)[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5:104.  ③ 吴海,曾子鲁主编.江西文学史[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5:221.

  ④ 【朝】安鼎福.顺庵集(17)[A].韩国文集丛刊(230)[Z].汉城:民族文化推进会,1981:141.

  ⑥⑩{13} [朝]许筠.鹤山樵谈[A].许筠全集[Z].汉城:成均馆大学校 大东文化研究院影印,1981:348.

  ⑦{14} [韩]李家源.儒教叛徒许筠[M].汉城:延世大学出版部,2000:123. 148.

  ⑧ 黄宝华.黄庭坚评传[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223.

  ⑨ [朝]李睟光.芝峰类说(14)[M].[韩]赵钟业.韩国诗话丛编(2)[C].汉城:太学社,1996:390.

  {11} [朝]李宜显.陶谷集[A].韩国文集丛刊(181)[Z].汉城:民族文化推进会,1981:455.

  {12} 朱熹.楚辞后语(6)[A].楚辞集注[Z].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huangtingjian/895494.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