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湖心亭看雪》教案(2)

湖心亭看雪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湖心亭看雪》教案 篇3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写作年代,领会湖山空灵之意及作者游湖的雅趣,体会本文清新淡雅的意境和严整而富于变化的语言,学习侧面衬托的写作手法。

  2、积累文言词汇,培养古文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背诵全文。掌握白描写作的手法。

  3、体会人物语言的妙处,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预习导航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张岱(1597~1689),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蝶庵、天孙,明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明末以前未曾出仕,一直过着布衣优游的生活。明亡以后,消极避居浙江剡溪山中,专心从事著述,穷困以终。《陶庵梦忆》和《西湖梦寻》即写于他明亡入山以后,书中缅怀往昔风月繁华,追忆前尘影事,字里行间流露出深沉的故国之思和沧桑之感。他文学创作以小品文见长。文笔清新生动,饶有情趣,风格独特。

  2、关于白描手法

  白描手法(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是一种不加色彩或很少用色彩,只用墨线在白底上勾勒物象的画法。作为一种描写方法,是指抓住事物的特征,以质朴的文字,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事物形象的描写方法。简练朴素,不加渲染)

  举例:(齐读)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抽读)朱自清《背影》“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看见他……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3、自读文章,注意字词正确的注音。

  4、借助工具书,解释字词的含义。

学习过程:

一、导入:用多媒体展示西湖画面,西湖是一个美丽的地方它诸多的名胜古迹让我们心驰神往,这节课我们就随着张岱一同去湖心亭看雪。

二、师生赛读全文。

三、交流预习成果

四、课堂研讨

  ⑴作者在怎样的情况下去看雪?(时间 天气 方式)从中可以初步看出作者是个怎样的人?

  是日更定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独往湖心亭看雪

  可见作者行事特别 思想孤傲 ,洁身自好,不随波流俗。

  ⑵找出写景的句子,品味其妙处,并结合预习导航的知识品味白描的妙处。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参考:A、妙在扣景之特征。 B、妙在用朴素之语。 C、妙在构悠远意境。

  ⑶作者见到“两人”的心情如何?从哪里看得出来?为什么?

  高兴 “强饮三大白而别”;因为感觉自己找到了志趣相投的人而高兴。

  ⑷“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中的“痴”应怎样理解?以舟子的话作结有什么妙处?

  所谓“痴”正是一般俗人所不能理解的清高、超逸的情怀。通过侧面衬托更能突出作者的清高超逸的情怀。

  ⑸作为一篇游记,作者是怎样处理写景、叙事、抒情的关系的?

  叙事是行文的线索。作者开头用俭省的笔墨交代了看雪的时间、目的地、天气状况,中间交代了游踪“到亭上”“及下船”,并且记叙了湖心亭巧遇一事。

  但是叙事中处处有情。比如“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西湖经历三天大雪后,人鸟声俱绝,空阔的雪景使天地间呈现出一股肃杀、冷寂,作者偏偏此时去赏雪,可见他此时的心态及与众不同的情趣。再如“独往湖心亭看雪”“舟中人两三粒”,看似矛盾,实则展示了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文人雅士式的孤傲。又如湖心亭巧遇一事,虽是叙事,但重在抒情,有独自赏雪的落寞,有意外相遇的惊喜,有分别的伤感,也有天涯巧遇知音的愉悦。

  景中有情,情景交融。作者抓住了夜色中雪景的特点,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正是茫茫雪景中的亮点,这正透露出作者游湖观雪的雅趣,显得悠远脱俗,卓然独立。

  ⑹ “一切景语皆情语”,他笔下的景色可以看出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孤高自赏的愁绪和冰雪独抱的操守。

五、写作提升

  通过本文的学习,我们学到了写景的一种新的手法——白描手法,那我们来辨析下面的这些句子,哪一个使用了白描手法。并说说白描的作用。

  ①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 《天净沙秋思》)——(白描)

  评述:作者运用白描手法对九个景物进行了排列,勾勒了一幅《天涯游子图》。在这幅图中,藤是枯的,树是老的,鸦是黄昏中的,它们给人的情绪是萧索暗淡的。此时再看到小桥流水人家,那种思乡思家的情绪就很自然地从心底弥漫开来。抬头望望远处漫漫古道,听听耳边呼啸秋风,看看跨下长途跋涉的瘦马,啥感觉?只能断肠!仅28字就达到了一种千古绝唱的效果。这就是白描。

  ②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③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朱自清《春》)

  ④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朱自清《背影》)

六、布置作业:

  1背诵全文。2、利用白描写法写人或物的片断,300字左右。

《湖心亭看雪》教案 篇4

  一、导入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鸟鱼都有思恋故旧的情感,那么人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张岱的《湖心亭看雪》。本课的学习目标是:1、读懂文意;2、感情痴情;3、品读画卷。

  (师板书课题,并出示本课的目标)

  二、读懂文意——完成目标1

  1、一生朗读课文,其他学生听读,注意字音和句读。(师提示学生注意“强、更、芥”的读音)

  2、一生再读课文,注意读时的感情处理。

  3、学生齐读课文,注意字音、句读。

  4、学生自读课文,据课下注释理解文中意思,不理解的字词标注出来,询问。

  5、学生质疑,师生一起答疑解惑。

  6、学生齐读课文,一生概括文章所写内容。师做点拨(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三、悟痴情——完成目标2

  1、如果让你用文中的一个字对张岱作一个恰当的评价,你会选用哪一个字?(痴)

  2、舟子语中的“痴”是什么意思?(结合“喃喃”的意思来理解)

  3、应该带着一种怎样的表情来读“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这句话?(自言自语、困惑不解)

  4、痴人必定有痴行,下面我们一起来“观其痴行”,一起品读“崇祯五年十二月······独往湖心亭看雪”句。张岱有哪些异常的举动呀?(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更定时,独往)

  5、那么张岱冷不冷?(品“拥”、“独”字——张岱不但身体冷,而且心里也是感到冷清的)

  6、但是张岱到了湖心亭之后,却感到了一点温暖和亮色,因为在湖心亭上已经有两个和他一样的痴人了,这两个痴 人见了张岱之后非常的激动和高兴啊,来,我们一起来读出这几句

  7、生齐读“到亭上······强饮三大白而别。”师指导学生反复读“湖中焉得更有此人”句,读出激动和欣喜,并让生翻译这个句子。

  8、“湖中想不到还有这样的人呀”,那么,什么样的人呢?假如你是金陵客,请将这句话说完整,“湖中想不到还有如此 的人呀”(生可填写“与众不同、超凡脱俗、闲情逸趣、痴迷于山水、清高孤傲等等)

  9、那么张岱见到金陵客以后,是否也象金陵客一样满心激动欣喜呀?(通过品读“拉、强、别”等相关词句,体会张岱的“淡淡的喜悦,淡淡的哀愁)

  10、张岱哀愁的原因是什么呢?(结合课下注释对张岱的介绍,来理解他的故国情结)那么你还可以从文中哪些地方看出张岱的故国情结呢?(崇祯五年十二月;是金陵人,客此。)

  四、品画卷——完成目标2、3

  1、所谓“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带着这种痴情去看雪的张岱,眼中的景又是怎样的呢?

  2、生齐读“雾凇······而已”句。并翻译出来。

  3、描写西湖雪景的文字有什么特色?(文字简练、自然质朴、不事雕琢)这种写作手法是什么?(白描)

  4、什么是白描呢?(投影展示白描原是作画的一种技法,并展示齐白石的“虾图”并分析白描的留白效果)。后来,移用到文学创作中(投影展示文学作品中的白描,并体会其效果)

  5、再次齐读,边读边想象,师在黑板上简笔勾画。

  6、好,继续品读,哪些句子是总体描绘?总体描绘的景有什么特点?(广漠、空旷、寂寥、梦幻、朦胧等)

  7、哪些句子是特定镜头?试着品一品。(大与小、动与静、远与近、点与线、方与圆等)

  8、在如此广漠的天地之间,张岱为什么感到自己是如此的渺小?(没有家,心没有归属感,内心漂泊无依)

  9、再读写景句,边读边想象,并试背写景句。

  五、总结本课。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湖心亭看雪》这篇文章,可谓是“满纸真情言,一轴美画卷,都言作者痴,谁解其中味”,那么,现在,我们品出“痴”的真意了吗?

  六、布置作业。

  以《读〈湖心亭看雪〉,品张岱的痴情》为题,写一篇文章,不少于400字。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huxintingkanxue/4264559.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