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将进酒课堂教学实录(2)

将进酒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品味”环节约二十分钟)

  (多媒体展示:        的李白)

  (板书:李白)

  (学生分组讨论)

  师:好了,大多数小组已经讨论结束了,哪个小组的代表想第一个发言?

  生:我们小组读到了一位“自信”的李白,我们从“天生我材必有用”这句能读出来,也就是说即使我不做官了,也可以从在他方面发挥自己的优势。

  师:也可以说诗人即使被贬官了,也依然很自信。那么诗人是用了怎样的抒情方式来表达的呢?

  (板书:自信)

  生:直抒胸臆。

  师:同学们同意吗?

  生:同意。

  师:那“直抒胸臆”这种抒情方式有什么好处呢?

  生:能更直接的表达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生:表达感情更加强烈。

  师:我记得文学评论家沈德潜曾经这样评价李白,“别人写诗是用笔一句一句的写,李白只需张口喷出胸中之气即可”,大概说的就是“直抒胸臆”的妙处。

  师:那同学们谁能把这句诗中表达的这种“自信”的感情读出来呢?

  (学生读“天生我材必有用”)

  师:读这一句哪几个字应该重读?

  生:“必有用”“还复来”

  师:我们全体男同学挺直腰板再读一遍。

  (全体男同学大声读这一句)

  师:其他组还有什么意见?

  生:我们组通过诗的前两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读到了一位悲伤与无奈的李白。这两句运用比兴和夸张的手法,通过写“黄河之水”一去不复返和“秋思白发”朝暮之间的变化,表达了一种内心的悲伤和对时光一去不复返的无奈。

  (板书:悲伤  无奈)

  师:刚才这位同学说了一种诗歌的表现手法叫什么?

  生:比兴。

  师:诗人以什么起兴?

  生:以“黄河之水天上来”起兴。

  师:以“黄河之水天上来”起兴,你还能说作者悲伤吗?

  生:虽是一开始写了壮阔之景,但下句确是“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生:我认为他是用了“反衬”的手法。

  生:我认为诗人是用“夸张”的手法。他本身是很豪放的,所以一开始用了这样的写法,但后来想到现实,就有些悲伤了。

  师:很好。通过同学们的分析,我们能够看得出这两句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应该读的高亢一些,“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应该读的低沉一点。

  我们找个同学试着读读这两句。

  (学生读这两句)

  (学生鼓掌)

  生:我们组读到了一位“洒脱”的李白,从“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这句诗能看出来,这句写了心情愉悦的时候,要尽情的喝酒,不要拿着空杯子对着月亮。

  (板书:洒脱)

  师:你能不能把这种“得意”的感觉读出来。

  (两个学生分别读“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生:我们读到了一位“矛盾”的李白。“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这句表达了作者想一直醉下去,不愿醒来,以此来逃避现实生活中的怀才不遇,运用对比的手法,把作者的消极反抗和矛盾心情表现的淋漓尽致。

  师:这位同学说诗人是“消极反抗”,其他同学是什么意见?

  生:我觉得能读出消极,前面的“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这里诗人痛饮狂欢是一种消极的反抗。

  生:我不同意这两位同学的意见,我读到了一位“豁达”的李白,从“千金散尽还复来”中可以看出来他在金钱上很看得开。

  师:只是在“金钱”上很看得开吗?

  生:不是,在很多问题上都能看得开,比如对待做官。

  生:我觉得“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这句表现了李白怅然的心情。

  生:我觉得他能够自己寻找快乐,把所有的烦恼扔到脑后。

  生:我认为“人生得意须尽欢”就是体现了一种消极情绪,对我们现在来说就像是一种玩世不恭的态度。

  生:我认为就是消极,甚至是轻生,你看那一句“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李白写这首诗时是被皇帝“赐金放还”八年了,他渴望去做官,渴望去建功立业,但现实却是残酷的,于是他就不愿意醒了,试想一个连理想都被掏空的人,能不愤恨吗?能不愁苦吗?于是他发出了史上“轻生”的最强音——“将进酒,杯莫停”。(生笑)

  生:我认为李白是一个“寂寞”的人,从“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能看出来,满腔的一腔热情却得不到重用,所以他还说道,“古来圣贤皆寂寞”是说他自己也很寂寞,正因为这样他才说“但愿长醉不愿醒”。

  (板书:寂寞)

  师:从“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不仅能看出他“寂寞”,而且还能看出什么?想想这里的“钟鼓馔玉”代指什么?

  生:功名利禄。所以能看出他是个“淡泊名利”的人,一个“蔑视权贵”的人。

  师:诗人既然说“古来圣贤皆寂寞”,为什么在下一句却只提到了一个人——曹植。

  生:因为他们的经历相似,都是怀才不遇。

  师:曹植是遭到他的哥哥曹丕的猜忌,而李白也曾有“君王虽爱蛾眉好,无奈宫中妒杀人”这样的感叹。

  师:我们根据同学们的争论来看一看这个问题,“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到底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同学们想一想李白最“得意”的事儿是什么?

  生:“喝酒”“写诗”“做官”

  师:做官是为了什么?

  生:报效祖国。

  师:我们说知人才能论世,下面我们一起看一下李白的人生经历。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jiangjinjiu/175284.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