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贾平凹小说对故乡感情的表达(2)

贾平凹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二 故乡挽歌――对现代乡村的忧虑

  在商品社会和市场经济的冲击影响下,商州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与此同时,生活在这里的农民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也经历了多次的转变。对于这些变化,作家都进行了如实的记载,并通过文学的形式予以表现。然而,很明显的变化出现在贾平凹后来的乡村题材小说中,那就是放弃了原来对农村改革、变化的歌赞,他在审视现实的乡土时,挽歌的成分所占的比重也愈来愈大。

  梳理贾平凹的小说创作路线,可以看到,从早期到80年代,他主要以故乡商州为背景,表现商州优美的人事和深厚的地域文化。进入90年代,一部《废都》首次把背景放到了现代都市,表现都市人尤其是知识分子的精神状况。稍后的《白夜》继续了都市话题,再后的《土门》写城乡结合部的农村,预示着创作题材向农村的回归。此后,《高老庄》、《怀念狼》、《秦腔》则完全回到了农村,回到了贾平凹思想意识中的故乡。

  贾平凹小说创作题材的出走与回归,显示出他对农村的熟悉及与都市的隔阂,也表现出作家个人的思想感情、内在意识、生活态度、审美观念的转变,能够感觉出农村在作家感情中的份量和创作中潜在的影响力。为什么作家如此热衷于写农村呢,而且还要把城市与农村对立起来呢,一个较为朴素的解释就是贾平凹的意识里,农村落后了,它应该发展,但是却不能往城市的方向发展,因为城市的弊端不是他理想寄托之所。

  在贾平凹笔下,他刻意制造了城乡之间的对立,这种集中于两个方面。一是城市本身的各种弊端,与乡村形成尖锐对照,突出表现为农民对城市的拒绝;二是城市中生活的人,尤其是进城后的知识分子,发生变异、退化,这是都市病造成的。他制造这种对立,意在否定城市,并在否定中变相的肯定着农村。

  现代城市的突出特征是钢筋水泥构成建筑的基本框架,连道路、人行道、广场等各种空地也基本被水泥所充斥。这与乡村的建筑特点迥然不同,于是在贾平凹笔下也就成为人类患病、人性沦丧的必然。《土门》全景式展示了一个村庄的消亡过程和村人抗争消亡的复杂心态,也透露出作家观念里城乡之间的对立。梅梅认为西京城里那么多男男女女,动辄在大街上吵起来,拳脚相向,他们一定都是肝里出毛病。而且认为“我们村是土地上的平房子,只有土地能容纳病人,地气能消灭病菌!你们城里人离开了土地和地气, 你们的肝在损伤或坏死!我终于明白云林爷为什么是瘫子,这四肢着地行走的人,是上苍的秉意是给世人的一种启示,云林爷若是神的话,他并不是医神或药神,他实实在在是一个土地神。”这段表述,可以理解为对城市建筑的否定态度,是对城市基本生活形态的否定,是对乡村生活方式的肯定。这段话也传达出农民对土地的崇拜。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jiapingao/312282.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