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贾平凹:我对莫言的作品“羡慕嫉妒恨”(2)

贾平凹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文字境界堪称精、善、秀、雅

  在论及贾平凹作品的语言特点时,有学者认为,贾平凹后期创作中一个非常突出的特点就是注重在语言上的探索。他的个人成长经历对创作至关重要,而他们的个人成长跟这个国家、民族、社会、时代密切相关。他们的这种经验和积累写出的东西就是不一样。

  孙郁表示,贾平凹的文字背后有一种强烈的历史的意绪,而且他的小说文字境界很高,堪称精、善、秀、雅,但同时又警惕已形成的语言模式。这一点与莫言相同。从五四以来,小说发展到今天,以贾平凹、莫言为代表的这些作家给汉语书写带来亮色,使汉语表达拥有无限可能性。

  专家认为,从《废都》一直到《带灯》,贾平凹的叙事语言明显带有明清小品的、笔记特点,对明清白话小说语言的学习和借鉴已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相较贾平凹以前的作品,白烨称,《带灯》故事语言变得明快通畅,他希望贾平凹成为下一个拿到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

  《废都》描写社会转型期知识分子的彷徨

  《废都》是贾平凹直接写城市背景的一部小说,同时反观乡村文明,看到乡村文明落后层面对人性的否定,出版之初即引起巨大争议。

  贾平凹曾经说过,写《废都》是为了安抚自己破碎的心。中国作家协会创研部主任、著名评论家梁鸿鹰认为,贾平凹的小说是“百科全书”式的,读者可以看到乡间的花草如何生长,看到中国传统文化当中的书法、绘画、医药,贾平凹把这些东西随手拈来化成书中艺术的元素,并产生持续的魅力。因此,贾平凹的每一部作品都能给人惊喜,代表作就是《废都》和《带灯》。

  中国作家协会创研部副主任、著名评论家彭学明对此表示了相同的看法。他认为《废都》淋漓尽致的描写了社会转型期一代知识分子的彷徨、观望、挣扎、蜕变,显示了一个作家对国家、对社会,知识分子的担忧和担当。  贾平凹:对莫言的作品“羡慕嫉妒恨”

  在研讨会的结尾,贾平凹获邀做总结发言。贾平凹表示,在每次研讨会中,他都会准备笔记本将启示性的意见记录下来,以求日后反思。 贾平凹笑称:“莫言的作品我都看过,有时候觉得人家写这么好,确实曾经‘嫉妒羡慕恨’。”

  提及创作,贾平凹说就像炼丹,需要阴阳相济,水火相济,在过去的几十年,大家对自己创作的关注与批评已经积累为一份财富,对作品的肯定,好似赛跑时的“加油”,为他增加不断创作的信心和力量。贾平凹解释称:“坚持写作至今,仍会关心社会的千变万化,才气不足还是影响到自己作品的进展。自己在年轻的时候不自信,受到批评往往灰心丧气。到了中年才知道作品能听到各方面的意见很重要。”

  贾平凹表示,没有大家的激励与批评,就不会有今天的自己,因此,他将保持写作激情,未来还会创作下去。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jiapingao/332974.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