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记承天寺夜游》的教学设计(3)

记承天寺夜游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此为赏读的难点,教师需要提供帮助,借助丰富的资料,来丰厚文章的内涵。)

  5、苏轼交友甚广,为什么那夜偏偏要找张怀民一起赏月?

  预设准备:

  两人际遇相同,同为贬谪到黄州的“天涯沦落人”;两人志同道合,虽贬谪,但豁达。张怀民在黄州有建“快哉亭”,不因为贬官而烦恼,利用空闲时间,在山水之中纵情游览,自得之乐远远超过一般人。两人都能娱情山水风景,都是“闲人”。所以,当苏轼“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时,他首先想到的是张怀民,两人心有灵犀,关系甚笃,通过“相与步于中庭”体现得极为充分,结尾句“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更是直接表明了作者与张怀民的志同道合。

  (对最后的“何处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作朗读指导,要读出朋友间志同道合的深情,读出两个“闲人”豁达的人生态度。)

  (设计意图:紧紧扣住一个“闲”字,层层深入理解文本,用一个关键字撬动整篇的阅读,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引入相关资料,不断丰厚文本阅读,使文本阅读具有一定的深度、广度,达到浅文深教的效果;对重要语段进行诵读指导,内化赏析感受。设计做到简约而不简单。)  四、背诵:

  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诵读,背诵。

  背诵指导:

  本文融叙事、描写、议论、抒情于一体,可分三个层次来背诵。

  叙事——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写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抒情——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设计意图:课堂要追求效率,文章短小,完全可以在课堂上完成背诵的任务。教师在赏读基础上,给学生以抓手,使得学生当堂成诵。)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jichengtiansiyeyou/337158.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