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记承天寺夜游优秀教案(2)

记承天寺夜游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记承天寺夜游优秀教案3

  【教学目标】

  1.熟读并背诵全文。

  2.学习本文写景抒情的语言。

  3.感悟作者的人生态度,理解作者的心境。

【教学重难点】

  学习本文写景抒情的语言。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歌曲《但愿人长久》,感受歌者和词人苏轼所表达的感情。导入本文,共同学习体会苏轼在这篇写月亮的文章中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二、整体把握

  1、悟读——把握文章内容

  (1)初读,扫清字词障碍。

  (2)再读,思考讨论并回答: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3)齐读课文,注意停顿、节奏,读出韵味。

  2、译读——疏通文意

  (1)自读,结合课下注释,同桌互译互听全文。

  (2)再读全文,进一步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研读赏析

  1、学生自读课文,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1)作者为什么想着在初冬的夜里走出户外?

  (2)作者是如何描绘月色的?这幅月夜图有何特点?

  (3)文中有哪些句子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4)最后一句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2、交流对以上问题的看法,再读课文。

  四、探究学习

  1、学生自读课文,小组合作探究,提出问题,教师准备以下问题。

  (1)文中并未直接叙述作者与张怀民的友情,但字里行间却可以看出两个人亲密无间。请试着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词句加以体会。

  (2)文中“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里显然与实际不符,因为并非每夜都能看见月色,每处都有竹柏。你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2、学生再读课文,争取背诵文章。

  五、拓展延伸

  1、当你面对如诗似画的月色,难道你不想对苏轼说点什么吗?

  2、请你用优美的文字把你记忆中最难以忘怀的月色描绘出来。

记承天寺夜游优秀教案4

  学习目标:

  1、借助工具书读懂课文,掌握一些实词的意思,并背诵课文。

  2、体会作者特殊的心境。

教学设想:

  (1)预习要求:

  1、自读课文,看注释,查工具书,正音正字,顺畅诵读。

  2、查阅有关资料,了解作者写作次文时的处境。

  (2)教法学法:

  1、注重诵读教学。使学生在反复诵读中逐渐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2、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自己疏通文意,同学间展开讨论、解释疑难,教师作必要的点拨和适当的讲解,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3)课时安排:一课时

  (4)准备教具:录音机、投影仪

  教学流程:

  一、导语设计,走近苏轼

  宋代有个大诗人叫苏轼,你们可曾读过他的诗文?我们在七年级上学期曾学过他的一首词,叫《浣溪沙》。哪位同学还能背诵?(指名背诵这首词)这位大文豪才华横溢,但他的命运却不太好。他因“乌台诗案”被贬到黄州,其心情可想而知。但他善于自我解脱,与友人张怀民一起夜游承天寺。承天寺的月色在他的笔下,显得澄澈透明,如诗如画。现在让我们与这位大诗人共同夜游承天寺吧!(板书课题作者)

  二、展示学习目标(投影)

  三、整体感知课文,疏通文章内容

  (一)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1、学生自读课文,看注释,查工具书,互相解决疑难。

  2、听录音:听清生字读音及难读句的节奏,标注在书上。

  3、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文章。

  4、组织学生朗读:指名读、分组读、集体读。

  (二)掌握重点实词的意义,读懂课文。

  1、学生再读课文,借助工具书,结合注释,理解并口头翻译课文。

  2、划出疑难字词,准备交流。

  3、组织交流:先小组交流,共同讨论,后全班交流解疑。

  4、学生当堂笔译。

  四、走进苏轼的内心世界,体会作者特殊的心境

  出示投影:

  1、文章最后一句说:“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你认为这句话写出

  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2、作者在文章中抒发了怎样的情感?哪些词语可以表现出来?

  a。学生思考、讨论,解决疑难。(学生言之成理即可)

  b。教师结合进行板书。

  c。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苏轼的散文。这篇短文不足百字,却脍炙人口,堪称古代小品文中的杰作。文章通过记事、写景、抒情,以极精练的语言,创造出一种诗一样的艺术境界,表现出作者旷达的人生态度,给人以美感和熏陶。请同学们课下反复诵读,深入领会本文语言运用的妙处及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五、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并理解作者心境的?

  2.月光,曾激发过无数诗人的才情,留下许多杰出的诗篇。收集一些描写月亮或月色的诗句

记承天寺夜游优秀教案5

  教学目标:

  1、掌握重要文言词语。

  2、理清“记”文体中包含的记叙、描写、抒情表达方式的运用

  3、体会诗人复杂的情感。

教学重点:体会诗人复杂的情感。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审题

  从题目中你获得哪些信息?

  明确:时间、地点、事情。

  “记”记叙了一件事情。

  在承天寺那天晚上游玩的具体情形是怎样的,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篇文章。

  二、初读课文

  1、 请同学们朗读课文,要求将字音读准确、清晰。

  2、 再读课文,读出文中苏轼具体记了什么事情?

  明确:记了承天寺夜晚游玩的一件事;记了当天晚上的景色;记了自己的情感。

  三、深入课文

  (一)记了游玩的事情。

  1、“游”是一个过程,你能具体说说游玩的过程吗?

  明确:欣然——无与——亦未寝——相与

  3、 随着游玩过程的清晰,随着游玩从一个人变成二个人,这当中苏轼的情感发生怎样的变化?

  明确:欢喜——失望——喜悦

  4、 在叙事中作者的情感在逐渐展开于我们的眼前,下面请一个同学为我们朗读叙事部分,读出一种情绪的变化。

  提示学生:夜、无与、亦、相与

  (二)记了景色

  1、请同学读读描写月色的句子。

  2、在这段话中描写了怎样的一幅月夜图,请你为我们描写一下。

  3、在这样的描绘中,你们觉得当晚月色的特点是什么?

  明确:空明、清澈、透明

  5、 让我们在朗读中把月色之美表现出来

  提示:如、盖

  (三)记了情

  1、苏轼眼中的景很美,他为什么能欣赏得到这样的美景,请从文中找出原因。

  明确:闲人

  2、何为“闲人”?

  明确:清闲

  3、看材料,探究苏轼黄州生活清闲吗?

  4、如何理解这个“闲人”一词?

  明确:对自己一种自嘲,被贬官无事可做。

  心中的一种悠闲自得。

  6、 朗读“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读出苏轼的情感。

  提示:自嘲是因为心中有悲伤,悲伤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上文中寻找。)

  念无与乐者 水中藻荇交横

  补充资料:

  心中的壮志难酬

  7、 再读抒情句式,读出苏轼复杂的情感。

  四、拓展

  苏轼是个很细化写月的诗人,在他的笔下月有很多形态与情感,下去之后请同学针对苏轼笔下的月进行探究。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jichengtiansiyeyou/3988408.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