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2)

记承天寺夜游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熟读并背诵全文。

  2.学习本文写景抒情的语言。

  3.感悟作者的人生态度,理解作者的心境。

【教学重难点】

  学习本文写景抒情的语言。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歌曲《但愿人长久》,感受歌者和词人苏轼所表达的感情。导入本文,共同学习体会苏轼在这篇写月亮的文章中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二、整体把握

  1、悟读——把握文章内容

  (1)初读,扫清字词障碍。

  (2)再读,思考讨论并回答: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3)齐读课文,注意停顿、节奏,读出韵味。

  2、译读——疏通文意

  (1)自读,结合课下注释,同桌互译互听全文。

  (2)再读全文,进一步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研读赏析

  1、学生自读课文,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1)作者为什么想着在初冬的夜里走出户外?

  (2)作者是如何描绘月色的?这幅月夜图有何特点?

  (3)文中有哪些句子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4)最后一句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2、交流对以上问题的看法,再读课文。

  四、探究学习

  1、学生自读课文,小组合作探究,提出问题,教师准备以下问题。

  (1)文中并未直接叙述作者与张怀民的友情,但字里行间却可以看出两个人亲密无间。请试着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词句加以体会。

  (2)文中“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里显然与实际不符,因为并非每夜都能看见月色,每处都有竹柏。你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2、学生再读课文,争取背诵文章。

  五、拓展延伸

  1、当你面对如诗似画的月色,难道你不想对苏轼说点什么吗?

  2、请你用优美的文字把你记忆中最难以忘怀的月色描绘出来。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 篇4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

  2.积累常见的中考题。

  3.体会作者特殊的心境。

  【学习重点】

  1.解释重点字词,翻译句子。

  2.积累常见的中考题。

  3.体会作者特殊的心境。

  【学习难点】

  体会作者特殊的心境。

  1.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里,(我)解开衣服准备睡觉,看见月光照进堂屋的门户,便很高兴地起来走动。

  户:门; 欣然:愉快地,高兴地;

  2.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因为想到没有可以共同游乐的人,于是我就到承天寺去寻找张怀民。

  念:想,思考; 遂:于是,就;

  3.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起在院子里散步。

  寝:卧,睡; 相与:共同,一起;

  步:徒步而行,散步; 庭:庭院;

  4.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月色洒满庭院,如同积水自上而下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水藻、荇菜交叉错杂,原来都是竹子、柏树的影子。

  空明:清澈透明; 藻荇:泛指水草;

  交横:交叉错杂; 盖:原来是,

  5.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哪个夜晚没有月色?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

  6.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只不过少有像我们这样的闲人罢了。

  但:只是,不过; 耳:而已,罢了”;

  闲人:这里指不汲汲于名利而能从容流连光景的人;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 篇5

  教学目标:1、读通文意。2、领悟心境。3、赏析美景。

教学重难点:1、赏析月景的特点及写法。2、领悟作者复杂的心境。教学方法:诵读法、竞比法、质疑法、讨论法。媒体设计:计算机课件

教学步骤:一、设置情景导入课文。播放一组月色图让大家欣赏。导语:人们常说:“月色如画”,在摄影家、画家眼中如此,在散文大家的笔下也毫不逊色。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古代散文《记承天寺夜游》欣赏一下散文大家苏轼笔下的月色图。

  二、简介作者。请学生交流收集的有关作者的信息,用多媒体展示苏轼的生平,让学生摘要做笔记。

  三、读熟课文。自读课文,就难读的词或句子进行圈点,小组讨论解决,如仍有疑问则向老师提出,多媒体展示重点词句,让学生当堂巩固。然后熟读课文(可按下列步骤进行:个别朗读——学生评说——再听范读——一起朗读)

  四、读懂课文。1、请学生结合注释和已学过的知识,或查阅工具书自渎理解,有疑问可同桌交流,也可提出大家一起讨论解决。2、请一个同学用现代语言表述文章大意。

  五、读课文,欣赏月景。

  1、这篇散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情,一句话概括。

  2、作者看到了些什么,划出文中写景的句子。(多媒体展示“赏月图”)

  3、这一句主要写了哪些景物?

  4、这些景物都是客观实景吗,体会“藻荇交横”的妙处。

  5、讨论如将“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改为“竹柏影如水中藻荇交横”,表达效果一样吗?

  6、学生用诗意化的语言描述这幅月色图。

  7、有感情的朗读此句,当堂背诵。

  六、感悟作者复杂的心境。

  1、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苏轼与张怀民漫步在这冰清玉洁、宁静淡雅、如诗如画的月色之下,其心境如何呢?快速浏览全文,找出文章中能表达他此时心境的一个字。并结合文章中的词句加以品析。

  2、作者为什么会如此清闲、悠闲呢?我们来看作者是在何时何地写的这篇散文?(多媒体出示文章的写作背景)

  3、他遭受冤屈而被贬谪,成了有职无权的“闲官”,按照常理,遇到这样的打击,他的心情应该如何呢?

  4、但他却表现得那样的洒脱、安闲,可见其是一个怎样的人?

  5、作为一代大文豪、一个大政治家,他想不想做一个闲人呢?

  6、朗读最后一句话,读出感慨万千的语气,体会作者复杂的情感。

  7、一边欣赏优美的月色图,一边配乐有感情朗读全文。

  8、开展背诵竞赛。

  七、拓展延伸。月亮在诗人的眼中是一个有情之物。回忆我们读过的有关月亮的古诗文,用下列句式进行赏析。“我欣赏诗(文)的一句,它写出了月亮,表达了诗人情感。”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jichengtiansiyeyou/4212676.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