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季羡林《游石钟山记》阅读练习(3)

季羡林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选自《百年美文游记卷》

  分析:这是一篇读来让人身临其境的游记作品,给我们展现的是美不胜收的湖光山色,是祖国灿烂辉煌的发展前景,也有作者“不知老之将至”憧憬未来的好心情。在文中,作者先用衬托的手法,交代了石钟山占地有限、海拔不高,但登上山顶之后的描写则交代了石钟山令无数人留连忘返的原因――石钟山的特定的地理位置。第2段,作者引用《阿房宫赋》的语句,含蓄地展现了几千年来石钟山的无穷魅力。文章写“碑刻”作者对“二千年来的文人学士在此流连忘返流风余韵”的怀念,也写出了作者“思古之幽情”。面对石钟山,作者情绪激昂。由眼前之景想到“还有多少困难与问题”但深信“终究会一一解决”的现实生活,文章充满了对古人的景仰和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叹之情,写出了一个历经沧桑的老人的所见所感,抒发了改革开放之初人们期待国家发展、民族兴旺的良好愿望。

  练习:

  1.石钟山的建筑有哪些特点?试结合文意,分两点作答。

  2.第三段,作者为什么要写碑刻和名人题咏?

  3.文章最后,作者说“七十五周岁生日,写于庐山九奇峰下”,意在抒发怎样的感情?

  4.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很有深意,试从内容和结构上加以分析。

  参考答案:

  1.建筑很多,十分复杂(2)建筑很美。逸态可掬

  2.显示了石钟山对人们巨大的吸引力,文人雅士纷至沓来,使石钟山积聚着浓厚的文化底蕴,独具魅力。

  3.意在抒发一个历经沧桑的老人的所见所感,抒发改革开放之初人们期待国家发展、民族兴旺的良好愿望。

  4.在内容上。开头和结尾都提到了苏轼的《石钟山记》,加深了文章的内涵。开头几句渲染了梦中境界成为现实的快乐,显示了在作者心目中,石钟山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结尾描写了作者遗憾地离开石钟山的心情。缘由是苏轼当年月夜山脚下所见的奇景,吸引着他“再来拜名山”,显示了石钟山的无穷魅力和它的文化渊源的力量。

  在结构上,首尾遥相呼应,结构严谨。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jixianlin/312209.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