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季羡林:对家庭的一个情结(2)

季羡林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父亲的爱情观

  父亲对于爱情问题一向谈得很少,在他写《人生漫谈》系列杂文的时候,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才写了几段有关爱情的文字。

  父亲把人们对爱情的态度分为两大流派: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而他把自己归到现实主义一派。父亲所谓的现实主义究竟是什么意思呢?说白了,或者说得极端一些,就是,世上本无爱情,若说有,那爱情也只不过就是性爱。性爱是本能的,是易变的,是随机的。不用对它过于重视,花太多时间。

  父亲认为婚姻只不过是缘分而已,和爱情并没有多大干系。既没有爱情,那婚姻也就谈不上是爱情的结束或开始。

  父亲很赞赏文艺复兴时期法国思想家和散文家蒙田对爱情的看法。蒙田说:“……爱情不过是一种疯狂的欲望”。“……爱情主宰我们的时间愈短,我们的生命就愈有价值”。父亲甚至给青年们恋爱的时间长短做了建议:“短则半年,多则一年”,余下来的时间“为了个人,为了家庭,为了国家,为了世界”去“搞点事业”。

  理论上讲,这真是再好不过。可是我们真的都按蒙田的看法去做,也接受了父亲的建议,那人类的生活将会成为什么样子?不觉得那样的生活,和由那样生活着的人们或家庭组成的社会,太赤裸、太机械,太冷酷了吗?

  在父亲的生活经历里,也曾有许多位女性使他产生过爱的冲动,可是都像天空中的流星一划而过。他与德国姑娘伊姆加德的恋情,就属于这一类。而与其他几个女人的瓜葛,似乎并没有达到所谓恋爱的程度,又似乎只是一厢情愿,但无论如何,他对她们的倾心,好像也是有回应的。其所以如此,我以为是受他自己的理论,也就是他所谓的现实主义的指导,让他成为爱情和婚姻的冷血儿。  父亲和家人都是朋友

  父亲是一个很内向的人,内心即使感情沸腾,外表却依然平静如水。不管面临多么大的事件,不管他内心里有多大的风浪在涌动,都是如此。这种个性,在“文革”中,在面临亲人一个个离去的时候,表现得尤为突出。不了解父亲的入,或许认为他是一个冷酷的人,其实那正好相反。

  不过,由于他的成长经历和其他一些因素的关系,父亲的感情世界有一个极大的缺憾,那就是他一直和家人保持着一种朋友的关系,一种朋友的感情,而缺少亲情。对叔祖母、母亲、儿女,都是一样。近来我读到阎纲的一篇散文――《我吻女儿的前额》。写的是女儿阎荷39岁时患了癌症,父女诀别的故事。情形和我姐姐患癌症不治而过世的情形几乎完全一样。

  文章里写的他们父女在面临诀别的种种情形,那才是真正的亲情!那绝不是友情。读着文章,我泣不成声,想起了我们家的情形,体味到友情和亲情的巨大差别,真是感慨至深。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jixianlin/50960.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