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春晚小品路在何方(2)

剧本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从全国剪纸中脱颖而出

  张方林告诉记者,他是在上个月接到央视马年春晚剧组的电话,“他们说看了各地许多种十二生肖剪纸,还是最喜爱这一套。希望能在2014年春晚中继续使用。”随即,央视版权部向张方林发来了确认函。据了解,央视马年春晚剧组在确定了用剪纸画作压轴舞台背景后,就在全国范围里寻找合适的剪纸,最终还是张方林的这组《十二生肖》脱颖而出。

  记者看到,这《十二生肖》剪纸里的小动物们,个个都是圆鼓鼓、胖乎乎的,十分可爱、喜庆。张方林说:“这就是典型的南京剪纸——讲究剪口圆润、饱满、花中有花、粗中有细,造型上圆嘟嘟、胖乎乎,这都是区别于其他地方剪纸的独特之处。”对于剪纸来说,剪的技巧并不是特别难,最难的是在剪纸的造型设计上。这一套《十二生肖》,张方林光构思就用了好几年,“先后设计了三套十二生肖剪纸,都不满意。一直想设计一套具有南京地方风格的剪纸,这套剪纸是灵感来时,仅用了十天时间,一气呵成。”

央视吸取教训提前预订

  事实上,早在去年,《十二生肖》中的小花蛇就已经登上了央视蛇年春晚的舞台,也是作为压轴节目的背景出现。不过那一次,央视差点弄出个侵权官司来。原来,北京某图库公司向央视提供了这组生肖剪纸,但并没有取得原作者的确认。在这种情况下,央视将剪纸搬上了舞台。张方林发现后主动联系了央视,说明情况。央视也及时为张方林补发了相应的证明和证书。

  今年,《十二生肖》第二次上央视春晚,央视提前一个月就向张方林预订了。这让张方林有点意外,但也非常高兴。“南京剪纸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连续两次登上上亿观众收看的晚会,这是对咱们南京剪纸最好的宣传。我作为传承人,愿意毫无保留地来展示和传承,不求回报。”张方林说。

太可爱遭遇全国大盗版

  张方林告诉记者,2013年央视蛇年春晚播出后,他的剪纸小花蛇就立即遭到了全国大盗版,据他介绍,这其中包括一些银行的信封上、大门上,还有南京的一些商业街区、快餐店等贴的海报、橱窗贴画,也是他的剪纸小花蛇。只是使用方没有一个人跟张方林打招呼,甚至都不知道是张方林设计的。

  张方林说,目前对于剪纸的版权保护缺乏有效措施,全国剪纸艺人也几乎都没有任何自我保护,所以剪纸的盗版和侵权是最严重的。不过,张方林本人对此倒很宽容和开放。作为全国剪纸艺人中,第一位拥有正高职称(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张方林认为,能用多种方式传播剪纸,让更多人喜爱,这对剪纸的传承有积极的一面。

  已经连续12年在国外过春节的张方林,今年因腿受伤,终于可以留在南京过年了。“每年都是春节期间参加各国举办的中国年活动,向国际传播中国剪纸、南京剪纸。今年终于可以参加在家乡举办的春节活动了。”为此,张方林特意向金陵晚报读者送上剪纸祝福:马上有钱,马上有对象。据悉,春节期间张方林在南京博物院非遗馆展示他的神剪绝技。

  春晚历史上的第一则广告

  1985年春晚节目

  你知道这则如今已成为央视摇钱树的广告起源于哪一年?又是什么广告吗?

  时间回到1985年,在这一年的总导演黄一鹤求创新地将央视春晚的舞台搬到了北京工人体育馆。没想到在节目播出的第二天就收到批评信200多封。这台不成功的晚会同时也遭到了媒体的强烈批评。在强大的舆论压力下,央视不得不在1985年3月2日的《新闻联播》中向观众道歉并表示“诚恳接受大家的批评”在这届春晚上,几乎没有什么精彩的节目,也只有《十五的月亮》还留在人们的记忆里。但是正是在这届不成功的春晚上出现了春晚史上的第一条零点报时广告,随着主持人、演员张喻的“让我们一起等待新年钟声的敲响”话音刚落,一块腕带手表出现在了电视荧屏,并在其左下角标注了醒目的“海欧表”三个字,这个时长仅为五秒的广告成为央视春晚上的第一则零点报时广告。

  《咬文嚼字》挑刺春晚

  冯氏春晚已经谢幕,但关于“春晚”的话题,还未结束。近日,春晚又被《咬文嚼字》“盯”上了,最新发布的春晚文字差错报告显示,张国立误读成语,将“血脉偾张”的“偾”读错。9日,记者专访《咬文嚼字》执行主编黄安靖,他揭秘了如何“咬”春晚,以及“咬”春晚这些年背后的故事。

曾现场为春晚把关

字幕组“副”“幅”不分

  “对于春晚,不仅仅是我们编辑部在咬,背后还有一个庞大的群体在支撑,就是观众,他们把意见通过邮件投稿或打电话告诉我们,我们在初一当天,专门组织专家看春晚,对读者的问题进行核对,并论证出最后的结果。”昨日,《咬文嚼字》执行主编黄安靖告诉记者,央视“春晚”一直是《咬文嚼字》重点关注对象。

  2007年,《咬文嚼字》编辑部受邀到春晚直播现场把关。黄安靖称,自己也作为被邀的专家之一去了现场。当时,他们还认真研究过“春晚”字幕的制作程序,发现这个体系存在问题,“当年是前方在播放,后方半个小时出一个带子,就开始根据带子制作字幕,当年八台电脑同时在制作字幕,但我们发现这八台电脑的操作人员全部是搞技术的工作人员,都是电脑专业,有些连一副对联是‘副’还是‘幅’都搞不清楚。并且没有人把关,我们发现这是一个大漏洞,回去后代表编辑部给台长写了一封信。”

咬了春晚好几年

冯氏春晚堪称差错最少

  《咬文嚼字》编辑部在信中给央视提出了提高“春晚”文字质量的具体四条建议。

  当时,央视导演组十分诚恳地接受了意见,内部工作人员告诉黄安靖,在收到建议信后专门召开会议研究,每一年配备语言文字专家,将原来的流程改掉,之后每一年配备专门的文字组。“《咬文嚼字》就没再去过现场,央视春晚的文字水平逐年提高。总的来说,《咬文嚼字》咬的这些年,这次的冯氏春晚是差错最少的一年。”

  黄安靖认为,冯氏春晚在文字使用上,态度严谨,十分用心。不过,也并非无懈可击,还有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这次春晚的第一个差错,首先是读者看到的,最早的意见是大年三十晚上,春晚开播后半个小时不到,《咬文嚼字》的电子信箱就收到了第一个被咬的问题,称《“春晚”是什么》短片把公历年和农历年弄混了。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juben/918232.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