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从《兰亭集序》中几处涂改看“文”中谴词之妙(2)

兰亭集序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诵读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一句,我们会觉得朗朗上口,气韵流动,也不乏对仗所形成的气势。但我们可辨得出,或因寄所托的因字是后来盖上去的,原本是个外字。我们可以想见作者或许要说或外寄所托,放浪形骸之类的话,但这样和前边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在句式上失去了齐整之美,在音韵上也失去了和谐之美。右军巧思,以因易外,而将外字用到句尾,便成了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读之,齐整和谐,自然天成。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句中的向之所欣本为于今所欣,为什么更改了两个字呢?从语意上讲,正在喜欢着的已经变为陈迹是矛盾的;从情感上讲,既然世间的一切如此虚无,似乎他们这些畅叙幽情的诗作也没有结集的必要了,但作者的本意并不在此。作者神思灵动,盖于今为向之,表情达意,便可谓妙在其中了。

  在序文即将结束补记诗文结集经过之际,作者发出了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的感慨。此处涂抹删改得最为明显,悲夫是由大可悲也删改而成,笔者以为此处删改最为精彩。大可悲也是个判断,虽有悲于其中,但感情色彩不浓,悲得不那么深重,让人感觉不多么到,而悲夫就不同了,这是个感叹句,虽独一个悲字,却感情色彩极强,让人感到沉重,悲从中来。这真是神来之笔。

  除了上述几处之外,还有象岂不痛哉的痛字,每揽昔人兴感之由的每字,有感于斯文的文字等都有涂改的痕迹,原用字难以分辨,笔者不敢妄言。有人说《兰亭集序》是王羲之喝醉酒后,挥洒而成,有人对这种观点持反对态度。无论怎样,这是一份草稿无疑。正因为是草稿,王羲之在当时特定的情境下,随兴所至,挥洒草成,正好让我们看到了这篇美文的本真面貌。所以我们给学生讲授此文时,结合教材所附书法作品插图,对删改之处做一下推敲,是应该的、必要的。这样或许学生在品味《兰亭集序》谴词达意的妙处时收获更大些。需要说明的是,王羲之的《兰亭集序》真迹早已随唐太宗葬入昭陵而失传,现在流传下来的诸摹本中以唐朝冯承素所摹最为逼真,基本保留了原作的面貌。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lantingjixu/147856.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