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兰亭集序》教学方案与反思(6)

兰亭集序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B、为了寻求慰籍、解脱以至麻醉,玄学与清谈之风在士人中长期流行。这其中自然会生发出对人生苦难、生命意义、生活理想的深刻思索与大胆探求,进而形成富有时代特征的社会思潮与文化氛围,孕育出象王羲之那样以超迈、旷达甚至叛逆的精神姿态,勇敢追求个体人格自由与心灵解放的“魏晋名士”。

  C、“通篇着眼在死生二字。只为当时士大夫清谈,鲜实效,一死生而齐彭殇,无经济大略,故触景兴怀,俯仰若有余痛。但逸少旷达人,故虽苍凉感叹之中,自有无穷逸趣。”——《古文观止》

  三、自读前两段

  四、做“课课练”

  五、课下作业:背诵第三段

  第三课时

  一、学习第三段

  1、齐背前两段,检查第三段背诵。

  2、“悲”的含义是什么?

  (1)“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生”重于“死”,“彭”优于“殇”,体现了作者积极的人生观。

  (3)“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如果我们不改变“一死生”“齐彭殇”这种消极的人生态度,后代人就会像我们学习古人那样,受到它的消极影响,那是可悲的。

  3、做“课课练”第三段部分

  二、另类声音

  1、施蜇存说,读《兰亭集序》,觉“七拼八凑,语无伦次,不知所云。” 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他讲得有没有道理呢?你能否从文中找到依据呢?(学生稍议)

  2、教师读下文:

  批《兰亭序》

  施蛰存

  王羲之的《兰亭序》,尽管它来历不明,聚讼纷纭,至少在唐朝以后,总可以算是古文名篇了吧?不过,这一名篇,还是靠唐太宗李世民的吹捧,在书法界中站住了脚,在文章家的观感里,它似乎还没有获得认可。许梿的《六朝文絜》、王文濡的《南北朝文评注读本》都不选此文,可知这两位六朝文专家,都不考虑这篇文章。曾国藩的《经史百家杂钞》也不收此文。可知这篇文章在近代的盛行,作为古文读物,还是姚惜抱的《古文辞类纂》和吴氏昆仲的《古文观止》给它提拔起来的。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lantingjixu/161324.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