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兰亭集序》新教材新学案(2)

兰亭集序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作为书序,本文介绍了作诗缘由(因修禊而“群贤毕至”)、作诗情形(“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成书经过(“列序时人,录其所述”)、本书意义(“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本文由宴游活动谈到生死观,善于借题发挥,论及人生的意义。这是《兰亭集序》与一般书序的不同之处。

  4.《兰亭集序》由来

  古人每年三月初三,为求消灾除凶,到水边嬉游,称为修禊(xì)。东晋永和九年(353)年三月初三日,大书法家王羲之和当时名士谢安、孙绰、许询、支遁等41人来到这里修禊,举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诗歌会。一群文人雅士,置身于崇山峻岭,茂林修竹之中,众皆列坐曲水两侧,将酒觞(杯)置于清流之上,任其飘流,停在谁的前面,谁就即兴赋诗,否则罚酒。据记载,当时参与其会的41人中,12人各赋诗二首。九岁的王献之等16人拾句不成,各罚酒三觞。王羲之将37首诗汇集起来,编成一本集子,并借酒兴写了一篇324字的序文,这就是著名的《兰亭集序》(后世推为“天下第一行书”)。

  5.名句积累(关于士人的死生观):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庄子•知北游》)

  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王勃《滕王阁序》)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苏轼《前赤壁赋》)

  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lantingjixu/351410.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