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兰亭集序》教案 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案(2)

兰亭集序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四.探寻诗一般的思想境界

  1.在《兰亭集序》中,作者叙兰亭雅集,悟人生要义,其情感有一个变化的过程。哪两个字可以显示出作者情感的变化?

  明确:“乐”与“悲”。

  2.如何理解作者的“乐”?

  明确:有三“雅”。

  (1)景雅。作者用简洁雅净、铿锵有致的语言,写出了宴集之地优美的自然风光。“崇山峻岭,气势高峻;茂林修竹,幽深静谧;清澈溪流,洁净明朗;流水急湍,飞花溅玉。”“天朗气清,惠风和畅。”这些景物清澈明朗,晶莹亮丽,生机盎然,反复吟咏,学生的心胸会变得灵秀爽快。

  (2)人雅。杜枚诗云:“大抵南朝多旷达,可怜东晋最风流。”王羲之邀集“高卧东山”的谢安、诗文“有金石声”的孙绰等诗人名流以及儿子微之、操之和10岁的献之等41人齐聚兰亭,真可谓“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3)事雅。文人都是高雅之士,因此,他们的聚会免不了“酒”与“诗”,“酒”是感情的催化剂,“诗”是情感的“产品”,他们流觞曲水,把盛酒的杯放在水面上循曲水而下,流到谁的面前,谁就取来饮酒,于是诗兴大发,纷纷临流赋诗。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但可以“畅叙幽情”,各抒怀抱。何其快哉!乐哉!

  (出示“流觞曲水”图片,伴白:看到这幅画,似乎时光倒流,回到兰亭集会上,仿佛看到了这些雅士儒雅的风度和诗意的人生,这种美好的聚会自此以后成为千古美谈。直到今天,每年三月三日,许多书法家、画家、文学家都会汇集此地流觞曲水,借古人之地,抒今人之豪情。)

  此时此地,风景秀丽,山辉川媚,作者仰观俯察,景情宜人,于是感万物盎然,宇宙博大。欢愉之情,溢于言表。“信可乐也”,这实在是人生的极致。这种乐是对兰亭美景的陶醉,是来自兰亭集会的畅快。

  3.根据本段词句写一副对联,老师给出上联,请学生写下联和横批。

  上联是:仰观宇宙之大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参考:下联:俯察品类之盛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横批:信可乐也

  4.白居易在《忆江南》中写道:“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同是写江南春天风光,《兰亭集序》与《忆江南》有什么不同?你能从中读到作者怎样的情怀?

  明确:阳春三月,江南鲜花吐芳,姹紫嫣红,而在本文中,作者却摒弃香艳,只写山、水、林、竹、天、风而已。写林写竹,也只言其“茂”,言其“修”,而弃其绿、碧、翠,极力造成一种素淡、雅致的格调。这样的山水,正可以韬养宁静淡泊的心性;文字格调的淡雅正是作者人格性情的体现。

  “山水”是我们这个民族长期以来精心塑造的人格精神或人格理想的标尺。当人们在现实中受到尘世生活缰绳束缚之时,“山水”便成为人们心灵世界的最后皈依。在这个意义上本文之“乐”,固然在于良辰、美景、赏心、乐事,更在于兰亭雅集这样一种简洁、宁静的诗意人生的逼真呈现——这才是作者“乐”之根源。

  5.当代学者郭沫若先生曾经认为:《兰亭集序》“高高兴兴地在饮酒赋诗”,“悲得太没有道理”,认为作者兴怀悲慨,与兰亭集会的情境不合。你是怎样看待这一问题的?

  可分解为以下两个小问题,教师点拨,学生读文思考。

  (1)“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命,第2段结束,作者所言之“痛”,“痛”在何处?“痛”是痛苦?痛心?痛惜?悲痛?

  明确:王处的时代政治极为严酷、社会急剧动荡,“天下名士,少有全者”,许多著名的文人都死在残酷的权力斗争中。因此,保全性命成了他们的首要任务。他们有的谈玄悟道,“悟言一室之内”,有的归隐山林,“放浪形骸”之外。正如王羲之在文中写道:“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他们陶醉于一时的快乐,追求暂时的满足。可在一时的满足和陶醉中,岁月流逝,青春不再,功业无成,自然发出人生的感慨,“曾不知老之将至”。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lantingjixu/360867.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