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海明威《老人与海》新析论文(2)

老人与海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二、没有胜负———大马林鱼与鲨鱼,老人圣地亚哥与鲨鱼

  大马林鱼和鲨鱼是和谐的海洋生态圈的组成部分,他们能否和谐相处在很大程度上关系到海洋生态的平衡。在《老人与海》中,他们却和睦不再,可怜的大马林鱼虽然悲壮地死了,但凶猛的鲨鱼却并没有放过它,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海域,不同的鲨鱼群向已经丧失抵抗能力的大马林鱼发动了一轮又一轮的进攻,规模也越来越大,大马林鱼在默默无闻中任人宰割,身上一块块肉被无情的鲨鱼撕下,在悲壮、惨烈、血腥的屠杀中变得体无完肤,最后只剩下白骨和长刺,生态和谐再次被杀戮替代。但鲨鱼并不是胜利者,而大马林鱼也不是失败者,因为鲨鱼被老人圣地亚哥打得死的死、伤的伤,老人圣地亚哥的行动虽说是为了保护自己用生命拼来的大马林鱼,但却以另外方式为已经死去的大马林鱼报了仇,可见在这场战斗中,鲨鱼不是胜利者,而大马林鱼也不是失败者,因为老人圣地亚哥替它报了仇。同时我们不难发现,老人圣地亚哥虽然打死 第3期一场没有胜负的战斗打伤了一群又一群的鲨鱼,但却无法保住他的战利品大马林鱼。对鲨鱼来说,老人圣地亚哥是它们业已生活许久的海洋生态环境的侵入者、破坏者,对其战利品大马林鱼的攻击就是对老人的有力反抗,最终它们以死伤为代价消灭了整个大马林鱼,可见老人圣地亚哥和鲨鱼之间的战斗也没有胜利者。

  三、没有胜负———老人圣地亚哥与社会

  老人圣地亚哥是一个打鱼技术顶呱呱、恪守传统捕鱼技术的倔强老人。在八十四天没有捕捉到一条鱼的情况下,人们认为他倒了血霉“,不少渔夫拿老人开玩笑”,他消瘦憔悴,手上有勒得很深的伤疤,没钱买吃食,得靠原来的徒弟马诺林给他送来;而曾跟他一起捕鱼的男孩马诺林,迫于父母的压力最后也离开了他,于是他被剥夺了代教徒弟马诺林的权利,而马诺林是他身边唯一的伙伴和助手,可以说支撑着老人圣地亚哥活下去的精神支柱又被抽掉了一根。马诺林到了另外一条船上,头一个礼拜就打到了三条好鱼,当地渔民们又怎能不对老人白眼相看呢?在物质状况不断恶化的情况下,他的精神与心理也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受到了极大的打击。为了证明自己的价值,也为了对得起他那些诸如圣地亚哥冠军称号的辉煌历史,物质上已陷于困顿、心理上也陷入了绝对孤独的老人不顾一切地要到远海去打一条大鱼。在漫长的三天里,他拼尽全力并且用尽所有技巧却仍像以前一样一无所获。他痛苦地挣扎到自己的棚屋中后,生命体征都已经大幅下降,鱼具也基本被全部毁坏,他虽然向社会证明了自己不屈的精神和高超的捕鱼技术,但除此之外却一无所得,物质状况和身体状况的恶化还将继续下去,心理承担的压力也不会减轻很多,因此也不能说他在和社会之间的战斗中取得了胜利。同样,他一无所获的回来虽然不能让社会的人对他完全认同,而只能换来人们的一丝同情,但当时社会上对他白眼的人会因为他三天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和捕鱼技术而认为他有别于从前,因此社会在和老人圣地亚哥的战斗中也没有获胜。应该看到,尽管男孩马诺林决定不顾父母和社会上的反对回到老人圣地亚哥的身边(似乎老人占了上风),尽管老人准备改善捕鱼工具,弄一支好钢做的长矛(似乎老人下次会获胜),但再好的钢做的长矛也不能掩盖捕鱼工具上的落后,和当时已经被很多人采用的先进捕鱼技术已经无法相比,其后果必将是下一次捕捉大鱼的失败,徒弟将再次离开他,他将再次面临上一次八十四天捕捉不到鱼的困难局面和尴尬境地。可见老人圣地亚哥与社会之间本应该是一个和谐的生态环境,却因双方种种原因而被破坏,结果是两败俱伤,不分胜负。

  四、没有胜负———海明威与社会

  评论界普遍认为海明威和当时他所生活的社会之间也可以看作是一场战斗。这是因为海明威《老人与海》之前的作品《丧钟为谁响起》既受到了读者的欢迎,也遭到评论界的批评,不少评论者认为此书和他先前的《有钱的和没钱的》缺乏海明威原先那种凝炼、白描、控制、纯净的艺术风格和冰山一角的写作原则,取而代之的是情感的宣泄和思想的直露,认为海明威在创作上开始走下坡路的人不在少数。《过河入林》毫无节制地表现了一位身患癌症的退休美军上校追思昔日恋人、顾影自怜的伤感情调,更加深了评论界的这一推断(参见李公昭《20世纪英国文学导论》第139页,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很多学者认为,在这种情况下,海明威像老人圣地亚哥一样也承受了巨大的社会压力,也急于向社会证明自己不朽的创作力。而他沉寂十多年之后并且于1952年发表的《老人与海》这部作品则让评论界眼前一亮。他们普遍认为这部文笔优美、风格纯净、思想深邃的巨着恢复了他在《太阳照样升起》等作品中的自律、优雅、紧凑、凝炼的写作风格,将他的叙事艺术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他也重新获得人们的尊重和认可,并获美国文学最高奖普利策奖和诺贝尔文学奖。于是很多学者说,这证明了海明威在与社会的战斗中获得了胜利。然而笔者认为,海明威在长期的写作生活和坎坷的人生体验中应该对他和社会的这场战斗持无所谓的态度,一种平和的态度。正如前文所阐述那样海明威是一个迷恋大自然的作家,是一个重视生态和谐的作家,他早已把自己融入了自然,融入了社会,早已把自己和社会看作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中的一部分,并且把维护这一整体关系的和谐作为自己终身实践的目标。这在他的多部作品中都有反映,如《最后一方净土》、《永别了,武器》《、乞力马扎罗的雪》以及《丧钟为谁响起》等。既然他根本就没把社会作为斗争对象,又哪来的胜负之说呢?而《老人与海》获得巨大成功之后,评论界再次掀起了研究海明威的热潮,正如说不尽的莎士比亚一样,该书留给社会一个说不尽的海明威,海明威似乎俘虏了社会,但社会每时每刻的不停变化又何尝不是海明威以后的写作素材呢。此时他似乎又成了社会的俘虏,这似乎告诉我们相互俘虏才是他和社会之间生态和谐之所在。

  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依据真实人物和事件塑造了圣地亚哥,一个破坏了海洋生态环境又不断表示后悔的老人,老人不断说的那句“我原不该出海这么远的,鱼啊,对你对我都不好啊,鱼啊”,不就是海明威本人观点的真实流露吗?可见海明威与社会之间的战斗的胜负无从说起,也就无法分出高低了。正如有说不尽的莎士比亚”一样,我们又何尝不能有说不尽的《老人与海》”呢?自从《老人与海》这部博大精深的巨着问世以来,它激起了一个又一个学者的研究兴趣,他们从不同方面,不同视角或者是相同视角的不同认识来阐述他们的观点。为了丰富与补充这些学者们的观点,本文从生态视角全面阐述了老人圣地亚哥与大马林鱼,大马林鱼与鲨鱼,老人圣地亚哥与鲨鱼,老人圣地亚哥与社会,海明威与社会之间的战斗是没有胜利者的战斗。笔者相信在以后有关《老人与海》的生态视角的研究中,还会有许多全新的观点,我们期待那一天的尽早到来。

  参考文献:

  1.海明威(Hemingwvay,E.)1春潮·老人与海[M].吴劳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

  2.何树、苏友先.美国文学导读与应试指南[Z].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5.

  3.李公昭.20世纪美国文学导论[M].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0.

  4.刘海平、王守仁1新编美国文学史第三卷[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5.吴伟仁.美国文学史及选读第二册[Z].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6.

  6.简同.百部世界文学名着赏析[Z].北京燕山出版社,2002.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laorenyuhai/909323.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