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梁实秋《寂寞》阅读练习及答案(2)

梁实秋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有过静坐经验的人该知道,最初努力把握着自己的心,叫它什么也不想,而是多么困难的事!那是强迫自己入于寂寞的手段,所谓参禅入定完全属于此类。我所赞美的寂寞,稍异于是。我所谓的寂寞,是随缘偶得,无需强求,一刹间的妙悟也不嫌短,失掉了也不必怅惘。但是我有一刻寂寞,我要好好地享受它。

【阅读练习】

  12.第一段中,作者运用什么手法写出一种在怎样的环境下产生的“寂寞”,以凸显“寂寞”与环境有关?作者为什么说“寂寞是一种清福呢?”

  答:第一问:

  第二问:

  13.如何理解作者的“寂寞的清福是不容易长久享受的”、“只是一瞬间的存在”?

  14.文章最后一段中的画线句子“我所赞美的寂寞,稍异于是”中的“稍异于是”指什么?

  15.梁实秋说“寂寞是一种清福”,然而有人却说梁实秋这种态度是“人生的一种逃避”,有人用鲁迅先生的诗句讥讽他,称他为“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那么,你是怎样看待梁实秋的“寂寞是一种清福”的呢?

【参考答案】

  12、【答案】第一问:作者以动静结合(或以动衬静)的手法来描绘一种幽静(或幽僻)的环境容易让人产生“寂寞”的情怀,以凸显“寂寞”与环境有关。

  第二问:在寂寞中,作者意识到了自己的存在(或意识到了片刻孤立的存在);在寂寞中,内心清净,就会达到空灵有缘的境界;在这种境界里,可以在想象中自由翱翔,跳出尘世的渣滓,与古人同游。因此,作者说“寂寞是一种清福”。  13、【答案】作者认为影响人的“寂寞的清福”的因素分内外两种。外因是世界上有太多的东西缠绕着我们,细微的小事使人跌进苦恼烦躁之中;大的事情(如“催租吏”“石壕吏”之类),更是使人败兴生气。内因就是自己内心先六根不净,随时心猿意马,即使处在最寂寞的境地里,也会慌乱成一团,不能享受寂寞的清福。

  14、【答案】“稍异于是”是指作者所谓的寂寞,不同于那种强迫自己入于寂寞,而是随缘偶得,无需强求,一刹间的妙语不嫌短,失掉了也不必怅惘。

  15、【答案】可着重体现如下方面:内心的清净;跳出尘世,不被尘世玷污;在沉重中感受渺小的存在;禅悟使胸襟豁达辽阔;放弃苦恼烦躁以及世俗之事等。当然,还可以从人文角度入手,探究梁实秋这种观点是人性的一种具体体现。(内容、情感探究)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liangshiqiu/351005.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