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李白的主要诗风特点(2)

李白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二、李白的反叛精神和傲岸不羁但又天真率直的个性,使其诗风呈现出狂放的主色却又异彩纷呈

  李白迥异于唐代其它诗人的特点是他的叛逆、傲岸不羁甚至十分狂放的鲜明性格,使得他的诗风也表现出了狂放不羁的特色与精彩。

  开元年间是唐代社会经济、文化的最高峰,在这样一个相对开明的时代,李白度过了他的青少年。诗人“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上安州裴长史书》),从小便博览诸子百家群书,没有专受某家某言的束缚和禁锢,加上身处一个开明的时代,由此养成了他特立独行的思想,飘然不群的举止。还有他向写过《长短经》的赵蕤学习过纵横术、王霸之道,再有他曾被当时著名作家苏頲称赞过“下笔不休”,后来又受到过司马承祯以及贺知章的赞誉。这些都助长了他自命不凡思想的形成与膨胀。于是他的反叛精神、傲岸不羁的个性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他敢于平视甚至轻慢世人心目中的圣人:“尧舜之事不足惊,自余嚣嚣直可轻”(《怀仙歌》),“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当诗人天宝元年奉诏进京看透了统治集团的腐朽,进而对沉湎酒色、不理国事的唐玄宗大失所望时,敢于采取嘲弄态度:“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杜甫《饮中八仙歌》);对李林甫等权臣更是张口便骂:“奸臣欲窃位,树党自相群。”(《赠新平少年》)

  他无视儒家伦理纲常的反传统、反封建礼制精神在民间流传最广。唐段成式在《西阳杂俎》中载:“李白名播海内,玄宗于便殿召见。神气高朗,轩轩然若霞举。上不觉忘万乘之尊,因命纳屦。白遂展足与高力士曰:‘去靴!’力士失势,遽为脱之。”诗人在皇帝面前依然气宇轩昂,不但敢让高力士脱靴,还敢让杨贵妃捧砚作词,又在词中将她比作让汉成帝沉湎酒色、不得善终的赵飞燕。连后世大文豪苏轼也以崇拜的口气赞之:“戏万乘若僚友,视俦列如草芥。”李白置陈旧腐朽的封建思想、道德、纲常于不顾,傲视王侯,戏弄权贵,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因此也赢得了历代人民对诗人这种傲岸不羁的反叛精神的由衷仰慕和赞美。

  不难看出李白的傲视权贵与陶渊明有些相似,但李白显得更为张狂。陶渊明是基于自尊、自爱;而李白不但十分的自尊,而且还十分自负、十分自信。这正是他自命不凡、放浪形骸而且狂放的原因。究其源,他的这种狂放的个性又正是他的豪侠精神、英雄意识、崇尚自由三者交融于一身的必然产物。而他的这种狂放的个性表现在诗中,便使得其诗风也呈现出独特的狂放不羁特色。

  李白一生交游极广,公子王孙,三教九流,平民百姓都有他的朋友。他的反叛精神、傲岸不羁及其天真率直、爱憎分明的个性使他得罪了不少达官显贵,却也赢得了许多真挚的友谊。

  李白对百姓,对朋友则是亲近随和,以诚相交。李白离开长安后,漫游天下。一日来到宣州泾县,村人汪伦捧出自家酿的酒请李白喝。李白在长安什么美酒没有喝过,却在此喝了个酣畅淋漓,而且与汪伦交上了朋友。在李白的心目中,村人的薄酒粗茶也比宫中的美酒佳酿味道好。要分别了,李白站在准备离去的船头上,忽然听到身后有踏歌声传来。王琦注:“踏歌者,连手而歌,踏地以为节也。”可见不仅是汪伦一人,而是村中一群老百姓,在河岸手牵着手,以脚板踏出节拍,一起唱着民歌给李白送行。这是一幅多么动人的场面啊!李白为这纯朴的民风,浓厚的乡情感动,以浑然天成,不带一点修饰渲染,而又蕴含着深深情意的诗句写下了这个场面:“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直到宋代,汪伦的子孙仍珍重地保存着这首赠诗。

  李白对朋友心无城府,亲密有加。诗人在好友元丹丘家中,与元丹丘、岑勋三人借酒消愁,放怀痛饮,且酒且歌,亲密无间,甚至大咧咧地开玩笑道:“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将进酒》)可见诗人与元、岑之间情谊深厚,已毫无芥蒂之心。

  从来文人相轻,但李白对诗友却谦恭礼让,诚信相交。李白对曾怀济世心,当时已归隐的诗人孟浩然就惺惺相惜,相见恨晚:“吾爱梦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芳。”(《赠孟浩然》)又一日,诗人游至黄鹤楼,登楼四望,诗兴大发,正欲欣然举笔时,抬头见到了崔颢之诗,不由赞叹不已,心悦诚服道:“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其后甚至还仿崔颢《黄鹤楼》诗作了《登金陵凤凰台》,其胸襟之开阔,完全没有以诗坛泰斗地位自居。至于他和杜甫的友谊,更是为诗坛称颂的佳话。

  李白恨得那么畅快淋漓,爱得又是那么真挚感人,他的这种敢爱敢恨的直率个性使得他的诗风时狂放时飘逸,时激情四溢时冲和平淡,但都不事修饰,豪不掩藏内心的感情。

李白的主要诗风特点

三、李白崇尚清真自然的诗风和他热烈的感情共同作用下,清丽和豪放并蓄

  唐以前诗坛,诗风浮艳,充满了脂粉的淫和糜之气。初唐四杰力除这种颓风,如暗夜中一只荒鸡的啼叫,陈子昂的复古运动象一阵晨风吹过大地,李白的横空出世则如红日喷薄而出,彻底扫除了宋齐梁陈的不正诗道。诗人崇尚古道,主张学习《诗经》反映现实的传统,继承《楚辞》浪漫的风格,提倡建安文学的健康风气。诗人反对“东施效颦”、“邯郸学步”的虚伪造作的诗风,推崇“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的不加雕琢、天成自然的写作手法。他自己的诗也力求清新自然,绝不晦涩不清、雕章琢句。清王士祯说李白“一生低首谢宣城”,诗人对谢朓清丽脱俗的诗章的青睐正是自己追求的体现。

  诗人一生虽积极入世,但道家清静无为、天人合一的思想也给了他很大影响。唐朝国教虽是道教,但佛教也因玄藏取经而盛极一时,诗人还以“青莲居士”自居,可见释家也给过李白一定影响。这一切加上李白倡导清新自然的诗风使他的许多作品不事雕琢,纯用白描,象《自遣》:“对酒不觉暝,落花盈我衣。醉起步溪月,鸟还人亦稀。”再如《玉阶怨》:“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精帘,玲珑望秋月。”用词遣句信手拈来,毫不费力,意境恬淡,却让人回味无穷。

  清真自然是李白诗风的一个方面,但李白更以豪放诗见长,豪放是李白诗风的主要方面。

  李白出生在荒漠无垠,雄浑苍凉的西域漠北地带,生长在壮丽奇崛的蜀中群山间,加上盛唐文明的催化,这一切都赋予了李白诗篇雄奇奔放,激情洋溢的特色。

  中国的山水诗在李白身上达到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高度。李白对大自然惊人的鉴赏力,律动的审美观使他笔下祖国的大好河山栩栩如生入画来,充满了动感和生命力。请看,诗人笔下的蜀道:“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崖转石万壑雷”(《蜀道难》),何等凶险;诗人笔下的黄河:“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公无渡河》),何等的汹涌澎湃;诗人笔下的西北大山:“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关山月》),何等的大气磅礴;诗人笔下的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其二)何等的夸张却又形象贴切,生动传神。他的诗歌如天马行空,想象丰富,极尽夸张、比喻之能事,已不仅是客观事物的简单摹绘,而是深深地染上了诗人喷薄而出,奔腾直泻的感情色彩的作品。

  在尘世间,在朝廷中,诗人张狂、叛逆的性格不能容于人,“时人见我恒殊调,见余大言皆冷笑”(《上李邕》),诗人孤高绝世,知音难寻,政治上的失意让原本就热爱大自然的李白更加放浪形骸,纵情于山水间:“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诗人徜徉在大自然中,其实他是在寻找一个能够理解他的知音。我们可以想见,诗人面对大自然那飞流直下的瀑布,奔腾咆哮的大河,壁立千仞的险峰和他桀骜不驯,傲岸不羁的个性会有多么强烈的共鸣,“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独坐敬亭山》)。唯有在大自然中,诗人才找到了真正的知音,他的生命力、创造力才得到了最好的发挥。他那强烈的英雄意识才能找到寄情对象。他那狂放的个性才能冲破压抑的天地,而他的诗风自然也更呈雄奇奔放的豪迈格调了。

李白的主要诗风特点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libai/1862700.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