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李白(5)

李白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好为庐山谣”至结尾为第三部分,抒写因庐山美景而引发的出世隐逸情怀,是对全诗思想主旨的总结和深化。“好为庐山谣”四句,由游山的清兴转入人世沧桑的慨叹。诗人的兴致因庐山而感发,不能不借诗抒怀。他从容自得地照照石镜,郁闷的心情为之清爽,想寻找谢灵运当年游山的足迹,可惜已经被青苔覆没。人生短暂,世事无常,诗人感怀于已逝的先贤,蒙生超脱尘世的强烈渴望,以求在仙境里得到灵魂的解脱。“早服还丹”两句,叙述自己修炼的境界。诗人早已经吞服了成仙的丹药,不再有尘俗杂念,初步达到了平静和谐的内心境界。结尾四句,由仙人的朝觐天帝再申自己的出世之想,以卢敖借指卢虚舟,点题中的“寄卢侍御虚舟”,收束全篇。诗人远远望见仙人驾着彩云,手拿莲花正要去天宫朝觐天帝,而自己也已经预先与造物之神约会于九天之外,并邀请卢虚舟共游仙境。诗人仿佛要跟随着仙人飞升而去,即将摆脱世间的一切烦恼,全诗至此便戛然而止,想象奇妙,馀韵悠然。

  全诗风格豪放飘逸,境界雄奇瑰玮,笔势错综变化,诗韵亦随着诗人情感的变化几次转换,跌宕多姿,极富抑扬顿挫之美。诗人以瑰丽的辞藻、飞腾的想象和饱满的激情,将祖国壮丽山河描绘得淋漓尽致,生动飞扬,有着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在思想上,诗人一方面想摆脱世俗的羁绊,进入飘渺虚幻的仙境;一方面又留恋现实,热爱人间的美好风物,内心是非常矛盾复杂的。他将山中的生活看作是逍遥快乐的仙境,抒发寻仙访道的强烈愿望,其实是在宣泄着从政招祸的愤懑,是对无力改变的现实社会的一种反抗。

  【评析】:

  李白流放夜郎途中遇赦后,于上元元年(760)从江夏(今湖北武昌)往浔阳(今江西九江)游庐山时作了这首诗。卢虚舟,字幼真,范阳(今北京大兴县)人,肃宗时任殿中侍御史,相传“操持有清廉之誉”(见清王琦注引李华《三贤论》),曾与李白同游庐山。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libai/315969.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