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我眼中的李白中学生作文八篇(2)

李白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篇五:我眼中的李白】

  在中国说起诗,人们就会想到李白,这就好象在阿根廷说起足球就会想到马拉多纳一样。李白是中国五千年灿烂文化中一座令人仰慕的的里程碑,他创造出来的文化价值,在今天仍是一个无法超越的神话。

  和所有才华横溢的文人一样,李白一生都渴望在仕途上取得成就,渴望为国效力,渴望飞黄腾达。他自二十岁起,为了增长见识,十年壮游,纵情山水,写下了许多豪情万丈的诗句。诗写得好,名动皇城,于是他吟唱着“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来到了都城长安,入皇宫作翰林。

  可上天总是公平的,李白并没有安邦治国的本领,唐玄宗深知这一点,所以他只想让李白做个御用诗人,写些歌功颂德的诗句打趣解闷。李白哪里受得这一套,于是就有了后来的诗犯杨贵妃和让高力士脱靴。带着对朝廷的失望,李白离开了京城长安,重新过起“浪迹天下,以诗酒自适”的云游生活,走时还不忘补一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其实李白是幸运的,如果他真的仕途通畅,青云直上,抑或只是甘心做一名碌碌无为的御用诗人,我甚至感觉得到唐朝硬朗的文化脊梁在瞬间坍塌了一半。没有了李白,谁来“举杯邀明月”?没有了李白,谁来“与尔同销万古愁”?没有了李白,谁来演绎“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没有了李白,谁来吟咏“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没有了李白,谁去《送孟浩然之广陵》?没有了李白,谁去《下江陵》?没有了李白,谁去《望庐山瀑布》?幸哉!世间因此少了一个所谓的大官,多了一位流芳千古的大诗人。我甚至能听到,当皇城的门在李白身后重重地关上的时候,历史老人那如释重负的一生叹息。

  诚然,他也曾迷茫,也曾糊涂,随永王起兵造反,兵败后成了阶下囚,若非郭子仪出手相救,怕是已成了刀下鬼。在那里,我看不到那个拔剑四顾把酒临风的壮士,有的,只是一个迂腐无能的小文人。但在那个时代,李白还太渺小,手无缚鸡之力,他只是一个天真烂漫的诗人,又何必把过多的道德桎梏强加于他?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为青丝暮成雪”;“噫吁唏,危呼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一个仙风道骨的诗人,左手举杯,右手挥毫,借着皎皎的月光记录下这一切。每每读到这些的时候,我眼前展现的不是那宫中飘逸的霓裳歌舞,不是长安城外的漫天牡丹,不是白马寺里的暮鼓晨钟,不是范阳城前的金戈铁马,只是一个青衣长髯的诗人,他俊朗地笑着,他无奈地叹着,把他眼中是盛唐缓缓地向我们诉说,一说,便是一千二百多年。

  对于李白的死,一直是众说纷纭,有人说他在发配边疆的路上因水土不服病死,有人说他醉酒后去捞水中的月亮溺水身亡。我一直相信后者:他抱着与他生死相衣的清酒,望着水中对着他微笑的月神,带着他恍若一梦的一生,翻身跃入水中的月宫……一个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理应以最浪漫的方式结束一生。

  因为,这才是我心中的李白!

  【篇六:我眼中的李白】

  自从读了《静夜思》,我就对这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产生了无比的兴趣。

  幼时,李白曾经是一个不好学、贪玩的孩子。一天,他看见一位老婆婆把一根很粗的铁杆磨成针时,这让他感到十分惊奇。老婆婆看见他,就对他说:“只要功夫深,铁杆磨成针”。李白听了,受益匪浅。从此以后,李白发愤读书,努力学习,最终成为一位流芳百世的名人。我对他充满无限的崇敬与爱戴,因此这个故事伴随了我的童年,到现在也是如此。

  读起“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浓浓的乡思,震动着我的心弦。“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感受着庐山瀑布的壮阔-——哗哗的水声,满天的水珠,极其美丽。“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流露出自信为人的自我价值,怀才不遇用世的积极思想感情。“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感受到相信自己的理想抱负总有实现的一天……李白的诗总能让人回味无穷。

  我心中的李白,是一位面对宫廷的明争暗斗,勾心斗角,依然保持着那份潇洒的人。正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所写:“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的傲气和不屈中,流露着对权贵的蔑视。

  我心中的李白,是一位重情重义的人。不然怎么会写下《赠汪伦》中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情。”李白对汪伦的深情厚谊,才会有汪伦在李白将要离开的时候赠歌相别。

  ……

  我心中的李白,是一个无可复制的经典,一个不可超越的传奇!

  【篇七:我眼中的李白】

  李白的诗中有壮观的山水,饱含了气吞山河的豪放人生,流淌着源远流长的自然之声。李白游历山河,且歌且行,且行且乐。李白对山水一见钟情,是因为他信仰道教,喜欢自然,也因为他的远大理想让他对山水有了更广阔的情怀。倾听李白的声音,我听到了山高水阔般的博大胸襟。

  李白游走在外,特别迷恋友情,在他的眼里,千山万水总关情,那深千尺的桃花潭就是他和汪伦友谊的象征。汪伦称他那里有十里桃花、万户酒家,李白慕名而来,当李白临走的时候,写下了千古绝唱“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对朋友的感情正如那滚滚滔滔的汶水“浩浩寄南征”。聆听李白的声音,我听到了友谊的珍贵,懂得了友情的重要。

  李白的豪放正如“扶摇直上九万里”的大鹏鸟,乘风而翔。他抱有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他的大器和浪漫不被逆境所压倒,她对理想的追求正像那自天而降的黄河水,“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的乐观和豁达促使他写下了不朽的诗句,当遭到谗言陷害不得不离开利于发挥自己才能的皇宫时,他吟道:“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李白就是李白,他不苟且偷生,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像陶渊明那样不为五斗米折腰。倾听李白的声音,我听到了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

  李白,忘情于山水,陶陶然;钟情于友情,欣欣然,在山川和友情间坚定了自己的信念。他对朋友是“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对自己的豪情是“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对理想的追求是“直挂云帆济沧海,长风破浪会有时”。

  李白为诗而生,诗因李白而辉煌。读李白的诗,我听到了乐观、豪放和浪漫。  【篇八:我眼中的李白】

  翻开家里的《李太白集》,随即飘来一股浓浓的墨香,在这本书中,我看到了一个白色的身影,他在饮酒作诗,他在豪爽的谈笑哦,是李白,我微笑,身上仿佛长出了翅膀,把我引向了那个千年以前的朝代。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三分削成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品读着李白的诗,我曾经想过:到底是盛唐造就了李白,还是李白升华了这个朝代?

  走进李白,我跟随他徜徉大好河山,“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无数优美的诗句从他笔尖下泻出,我也如痴如醉。呵,感谢李白,是他使我学会了欣赏。

  走进李白,我看到了李白的孤傲不羁。杨贵妃捧砚,高力士脱靴,在唐玄宗的注视中,醉酒的他挥笔写下一首千古绝唱。“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使在场所有人都拍手叫好。他不拘泥于礼节,“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他狂傲,借对联骂杨国忠是*生,讽高力士不是东西。而对于封建权贵,他表现出深深地蔑视“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面对政治上的不顺,“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展现了李白与生俱来的自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是他对自己的勉励。呵,感谢李白,是他让我在“人生在世不尽意”时学会了豁达与乐观。

  走进李白,我品味他的丝丝柔情。至今夜里观星,仍会忍不住想起他那“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的童稚。“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短短几字含尽了他的思想情怀。“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是他对世事苍茫的无限感慨,而“遥知玉窗里,纤手弄云和。”则是他对自己妻子的一往情深!呵,是李白让我的心受到震动,是他使我爱上了唐诗,爱上了语文。

  走进李白,我懂得了更多的人生哲理。感谢李白,是你洗礼了我的灵魂。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libai/986330.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