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贺诗歌的死亡忧虑及生命企盼(2)

李贺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三 诗歌创作中的哲学之思

  人类面对宇宙的广袤永恒,特别是意识到自我即将消失在那永恒之中时,自然要感到心里有说不尽的恐慌。

  “安史之乱”以后,中唐社会出现了生命无常、荣达虚幻的思潮,这种思潮对李贺的诗歌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比常人更强烈地感受到生命的短暂无常,进入了对生命的有限与无限这一生命哲学的重要课题的执著思考。

  “飞光飞光,劝尔一杯酒。吾不识青天高、黄地厚,惟见月寒日暖,来煎人寿……”(《苦昼短》)这是一曲关于生命有限的变奏咏叹调,诗人在冥思幻觉中,与飞逝而去的时光对话,他请时光留步,和他共饮美酒,听他倾诉心中的苦闷。

  “天若有情天亦老”《金铜仙人辞汉歌》,最末一段别离情绪表现尤为深沉。只有孤月相照,衰兰送客,如此地凄凉落寞!在这样的氛围下,咸阳道上孑然孤身,没有一个相送的人。这是用了杜甫《发潭州》中“岸花飞送客,樯燕语留人”的手法,表现临行寂寞。不过李贺写来,更觉凄厉。此情此景,谁不伤心?飞来的奇句很自然地产生了。天是无情的,命运是无情的,但诗人的真实而强烈地体味到的孤独和绝望却汇成感情旋涡,使诗人和读者都会觉得天应该会受到感动。这怨愤多么深广!苍天呀,如果你也和人一样有知觉,有感情,饱看了这人世间的悲欢离合,还能万古常青吗?正因为苍天无情,所以能常青不老。相形之下,诗人是多情的,又怎能禁受这番去国之悲?造句奇而托意深,这样的诗句,一直在震撼着千百年来读者的心。最后的场面是“携盘独出月荒凉,渭城已远波声小”,在荒寒月色中,悠悠道路,踽踽独行,渭水波声,终于悄寂,满腔眷恋之情,寓之于景,有悠然不尽之致。

  “白景归西山,碧华上迢迢。今古何处尽?千岁随风飘。海沙变成石,鱼沫吹秦桥。空光远流浪,铜柱从年消。”(《古悠悠行》)在这里,尽管李贺没有去表现任何与人类生命直接有关的现象,但由于从始至终贯穿着时间的魔力,就使得诗篇充满了生命的思考。诗篇一开始,便以夕阳西下、月挂碧空来描写日、月运行相互交替的日常自然景象,后紧接“今古”一句,以概括时间的整体性。岁月悠悠,却淹没于时间流逝之中;沧海桑田,在时间具有的毁灭性打击之下,一切都未能保持原先的本质。人世万物处于千变万化之中,昔时秦王造桥处,如今只有鱼儿嬉游其中。汉武求仙的铜柱,也已逐年消蚀。总之,时间无情地带着所有的一切飘向杳无边际的远方,永远不复回。全诗在景物的急剧交换变化当中,使读者自然意识到岁月匆匆,人生短暂。

  四 结语

  李贺是中唐重要的作家,其诗多揭露时弊之作和愤懑不平之音,既有昂扬奋发之气,也有感伤低沉之情;既有热烈奔放的抒怀,也有凄冷虚幻的意境;既有朴素唯物主义思想,也有及时行乐的颓唐。他作诗态度认真严肃,呕心沥血,属意创新,形成了想象奇特、思维奇谲、辞采奇丽的独特风格,在同时代的韩、孟、元、白诸家之外别树一帜,启迪了晚唐的诗歌创作。

  同时,李贺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的悲剧诗人,终其短暂的一生,他的心灵中有着宗室王孙、怀才不遇、生命死亡等诸多难解的情结,李贺在诗歌中通过忧病(人)到畏死(鬼)再到求仙(仙)的心理演进与变化,反映出了这些悲剧性情结给他造成的极大折磨,表现了他的深悲巨痛和在悲痛中的追求与挣扎,更为重要的是,凸显了他对生命的强烈渴望与企盼。

  从李贺的诗篇里,从他对生命有限的焦虑和对永恒与无限的追求中,我们不难发现,李贺是一个具有人类生命哲学意识的诗人,面对着生命有限和时光无涯的矛盾,承受着身心痛苦的折磨,孜孜不懈地探求生命的有限与无限这一人生课题,虽然几经上下求索,也没能创造出一个超验的永恒世界,当然,更无法解除无情的时间对人类生命的鞭打。

  李贺之所以这样,不过是天才诗人在绝望中进行的一种自我拯救的方式。

【贺诗歌的死亡忧虑及生命企盼】相关文章:

1.李贺诗歌的死亡色彩

2.李贺诗歌中的死亡意象

3.说说李贺的死亡情结

4.浅论李贺诗歌中的死亡意象

5.李贺诗歌的死亡色彩浅析

6.浅析李贺诗歌的死亡色彩

7.杜甫的死亡

8.解析朱湘诗歌中的死亡意识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lihe/2908759.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