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李贺唐诗《感春》(2)

李贺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翻译】

  天气变暖,但家境仍冷落萧条,白花齐开,更使我这北郭骚悲伤无聊。一文不名,只有像来子钱一样的穿眼榆荚,不见舞妓,倒有比舞妓细腰更柔软的柳条。张开帘幕,迎接神燕,弋射飞丝,送走伯劳。弹起胡琴,借以抒发今日的愁恨,频繁急切的乐声扑向那紫檀琴槽。

 【赏析】

  李贺的一生都在矛盾和痛苦之中挣扎,他拥有一颗苦闷的灵魂,因此他早夭于世,诗歌情调极其幽冷,意象极为凄怨。

  他是唐宗室后裔,不过到了父亲晋肃一代,家族早已败落,家境颇为贫寒。诗人幻想通过科举之途径去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和远大抱负,彻底摆脱现实的贫穷落魄,却因种种原因,应举受阻,仕途受挫。诗人对于自我才能的过分自负和对于前途的过高期望,最终是壮志难酬、怀才不遇。作为一名穷愁潦倒的才子,再加上自身的体弱多病,他只能在残酷的现实中无尽地哀叹,跌进悲剧人生的深渊。

  《感春》是诗人在春日感于自己的贫困落魄、不为世用,抒发愁闷之作。

  首联“日暖自萧条,花悲北郭骚”,写的是初春时节,大地还是一派萧条景象。独居寒室的北郭骚家境贫困,又有年迈的母亲,连花朵都在为他伤悲。这里运用了用典的表现手法,借古代齐国的北郭骚来自比,显示出诗人的家境贫寒。同时,诗中还运用比兴手法,借萧条之景来引出诗人处境的悲苦。“悲”字用得极为巧妙,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赋予了花儿以人性,借物以表情,塑造了生动的形象和意境。春天是美好的季节,然而,在诗人的眼里,不但“萧条”,而且绚烂的春花也在为自己悲愁。由此可见,李贺贫病交加,不为世用,以及又要奉养老母的困苦境地。在这明媚的春光里,诗人无法尽情歌唱,只留下无尽的悲叹。

  颔联“榆穿莱子眼,柳断舞儿腰”,写得是春天家中院内的景象。院中的榆树花开,像是一串串穿起来的铜钱。此处并不是诗人眼花错把榆树花当作铜钱,而是通过盛放的花朵,来反衬诗人家中没有钱粮的困境。莱子,即二铢钱。除了榆树之外,院中的柳树也随风舞动,好像有位女子在舞动细腰。比喻手法的运用,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柳树的柔弱。诗人在这句诗中通过对美好春景的描写,借以烘托自己的悲凄。

  颈联“上幕迎神燕,飞丝送百劳”,深化了诗歌的意境,写的是诗人渴盼祥瑞、攘避凶灾的美好祝福,即打开门帘迎接燕子这种吉祥之鸟的到来,在飞丝动荡的春天里送走不祥之鸟伯劳。自古至今,世人皆以燕为禖官嘉祥,神物也,象征着吉祥。而诗人恶伯劳,伯劳象征着灾凶,言所鸣之家必有凶也。诗人在这美好的春天里,通过“迎神燕”“送百劳”来寄托自己的祝愿,即憧憬着美好的未来。

  尾联“胡琴今日恨,急语向琴槽”,写的是拿起胡琴来排遣胸中的遗恨,将满腔的心事向琴槽诉说。对于诗人来说,所谓的“心中的遗恨,满腔的心事”,是指理想落空的失意,怀才不遇的孤愤,报国无门的苦痛,忧病、畏死的恐惧。对于这些,诗人向琴槽诉说,无力改变,无奈悲叹的心理情结,因而显得格外的凄凉伤感。末句紧扣题目,以胡琴传恨,将“感春”落实在失意的愁苦之中。

  运用大量的意象,是李贺诗歌中的一大特色。无论是自然类意象,还是社会类意象,其诗歌中核心意象群的审美特征就是“凄怨”。而形成这一审美意象的原因则是在于诗人凄怨的心态和情感。杜牧评其诗为“怨恨悲愁”。这首诗中采用了大量的意象,如榆柳等景物的美好,烘托诗人的凄苦,以榆钱、柳断补足“萧条”之意。“神燕”、“伯劳”寄托了诗人盼祥瑞、避凶灾的美好愿望。“胡琴”成为了诗人排遣苦闷的工具,而“琴槽”则成为了诗人诉说心事的对象。诗人对这一连串的意象,进行了极力的渲染烘托,展示了一种饱“悲”之美,借以强化了诗人的悲惨不幸。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lihe/307077.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