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李贺的诗风是什么(2)

李贺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浅析《雁门太守行》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李贺的早期作品《雁门太守行》就突出地代表了李贺的写作风格。这首诗全部用浓辞丽藻、大红大绿去表现紧张悲壮的战斗场面,真可谓“构思新奇、形象饱满”。诗中用‘黑云压城城欲摧“来形容敌人数量之多,以及守军形势危急,如鳞般的铠甲,在日光下闪闪发光,想象奇特,令人拍案叫绝。诗人在这里没有着意描绘疆场上撕杀的场面,而是着重刻画了战场上的环境、气氛以及将军誓死卫国的精神。这样写反而效果甚佳。

  “角色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这两个环境的描写,体现出诗人的浪漫主义特色。后两句的描写,仿佛战场上悲壮的气氛就在读者眼前。守军虽然伤势惨重、筋疲力尽,但是依然坚持战斗。这是为什么呢?诗人在最后两句有了交代“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是因为君王招聘贤才的厚意呀!这里虽然表现了作者,在当时特定环境下的主观思想的局限性,但也是诗人对当时社会的一种向往。

浅析《金铜仙人辞汉歌》

  笔者认为李贺的作品中,最具有风格和特色的是《金铜仙人辞汉歌》。

  《金铜仙人辞汉歌》基本上具有李贺的创作思想和艺术特点。《金铜仙人辞汉歌》是作者有感于曹灭汉的一个历史传说而写的。作品产生的时候距离唐朝的灭亡还有九十年左右,我觉得这里多少有点李贺为唐王朝挽歌的味道。要不,做为一个有头脑的诗人,何以会在那时产生了兴亡之感呢?而当时的李王朝也的确是日落西山、穷途末路了。

  《金铜仙人辞汉歌》

  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

  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

  魏官车舝指千里,东关酸风射眸子。

  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携盘独出月荒凉,渭城已远波声小。

  汉武帝刘彻,晚年迷信神仙,在建章宫祭仙人的精明台,竖立了高二十丈,大七围的“仙人掌”。它整个形体都是用钢铸成的,下面部分是钢柱,钢柱上站着一个伸开掌捧承露盘的铜仙人。刘彻想用金铜仙人盘上的玉杯来接云端的甘露,以调玉屑为食,祈求长生不老。而曹叡要把金铜仙人搬来竖立在自己的前殿。李贺诗中所述的事件便是,曹叡下令叫魏国皇宫的官员,用车子去搬取金铜仙人的经过。

  “ 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诗的开篇两句,就体现了李贺的浪漫主义风格。“茂陵刘郎”是指汉武帝刘彻。茂陵是陵墓的名字。第一句是说,刘彻在悠久的历史中,像是一位秋风中的匆匆过客,指出岁月匆匆,人生短促。“夜闻马嘶晓无迹”是诗人想象刘彻的鬼魂在夜游故宫,有时人们可以听见马的嘶鸣声,而白昼却无迹可寻。刘彻是金铜仙人的主人,所以,诗人先从刘彻已死写起。

  “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这两句是诗人写想象中的汉宫景致。它的意思是说,名花虽然还在枝头开放,但亡国之后的汉宫,已经一片荒凉。

  “ 魏官车舝指千里,东关酸风射眸子”。这里魏官驱车从洛阳出发,指向千里之外的目的地。因为是写从洛阳到长安,所以进长安城的东门。时值秋季,诗人想象自西而来的秋风刺人眼目。这里都是写金铜仙人之外的所作所为,下面是李贺的自我感受。浪漫主义风格又一次在此体现出来。

  “ 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金铜仙人出汉宫时,只有天上的月亮相随陪伴,而这个月亮曾经把临过鼎盛时代的汉宫,所以诗人把它称做“汉月”。由汉月而勾起对于往事的回忆。作者想象仙人自然会思念李贺的主人刘彻,使它伤心落泪,诗人想象这铜人凄清的泪水象沉重的铅水一般。

  “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诗人写金铜仙人离了去国,香草依依不舍铜人,香草都是无情之物,尚且悲不自胜,那么,天若有所知觉有感情,面对这样的兴亡变化,也会因之悲戚愁苦而衰老吧!这里诗人同样,又一次的运用浪漫主义手法。

  “携盘独出月荒凉,渭城已远波声小”。这两句诗是写金铜仙人捧盘离开汉宫,愈走愈急的情景。凄凉的月下,车儿载着铜人远离而去。长安城已经模糊不清,几乎看不见了。除了微弱的渭水声,尚萦回在月外,一切静静悄悄地。

  李贺写《金铜仙人辞汉歌》的悲剧到此戛然而止,言有尽而意不尽,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余地,使人可以反复回味。这首诗将诗人的写作手法和创作思想完整地表现出来,从而可见,诗人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以及还具有娴熟的写作技巧,以致所以能在短短的篇幅内,表现出深邃的思想和复杂的感慨。

  从上述两个例子可以看出,李贺是一位风格独特的积极浪漫主义诗人。李贺是中唐时期的浪漫主义代表诗人,又是从中唐时期到晚唐时期诗风转变的一个代表者。如果单就其浪漫主义而言,李贺恐怕是唐代仅次于李白的重要诗人了。难怪为后人誉为“诗鬼”。

  然而李贺的神奇想象,优美的诗句,来自于李贺的勤奋、刻苦。相传,李贺外出游历,也肩背着诗囊,忽发奇想,或触景生情时,所留下的美妙诗句,会都纳入“诗囊”之中了。所以,在我们本着扬弃的精神,学习李贺,研究李贺之余,李贺的勤奋、刻苦的精神,也是要我们认真学习的。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lihe/35897.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