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关于《离骚》的知识要点与能力训练(3)

离骚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3)“弃妇式的审美心理”

  《离骚》中,屈原为自己定位了一个美好高洁的女性形象。“她”爱好“蕙纕”“揽茝”;长着秀美的“蛾眉”,令众女嫉妒;其穿着美好——“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配饰华丽——“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

  虽然“她”如此美好,但“众女”“谣诼”,“灵修浩荡”加上“时俗之工巧”,“她”只能“屈心而抑志”“忍尤而攘诟”。

  对此,虽然他满腹牢骚之气“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但,内心十分坚定要守住节操“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屈原的“弃妇式的审美心理”怎么理解呢?屈原把自己比喻为弃妇的心理,其实是诗人对“美政”理想的追求,不能实现的无奈势必演化为怀疑和抗争,这些就造成屈原的借问于天的不解和苦闷,并演化为一种狂狷精神。源于自身的弃妇形象和心理的文学创造形态的转换,在屈原作品中就是表现出了一种忧怨的哀婉,进一步深化就是愤恨难平,感伤色彩较浓。这种色彩的进一步强化,就表现为悲怆而有愤怨。诗人在不能施展自己的报国之志和实现美好理想的时候,他心目中最美好的东西,就是面前属于楚地地域的悠悠江水和楚地无处不在的香草佳木——在被弃的心态中,这是他伤感情怀和失落心态的寄托。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lisao/176320.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