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离骚》札记(2)

离骚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离骚》札记篇二:

  大部分人的观念中,屈原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我留意到,书中的注释回避了这个问题,而仅仅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诗人”。这个“第一位诗人”很好理解,他的出现将《诗经》国风那种黄河流域的“合唱曲”演变成一个人生命的“独唱曲”。然而,“爱国”这个称号放在他身上并不合适。他爱的是楚国还是中国?这种爱是偏爱还是博爱?其中包含的政治意义又该怎样理解?

  个人认为现在已经不能将屈原说成爱国诗人了。首先,他的爱很明确,不是天下,明明白白就是楚国,很难泛化得了。其次,爱国是一个政治概念,对文化人的评价不能只用政治标准。就像如果在杜甫头上套上一顶“民本主义”的帽子,想必老杜也是不能接受的。屈原的爱国跟当时的战国政治联系在一起,而“六王毕,四海一”的历史必然却不是屈原能够预料得到的。他感叹的不只是楚国被秦国吞并,更多的是一种高贵文化被虎豹豺狼的文化吞并的无奈。最重要的是,对屈原的祭祀已经演变成为一种中华民族的仪式,从他死后秦地子民的纪念,到如今海外华侨过端午节,可以证明文化大于国界。如果硬要用“爱国”的概念来框定二千多年前的楚国贵族的后裔,无疑是可叹的。

  《离骚》札记篇三:

  屈原生活在一个巫风极盛的时代。庚寅年庚寅月庚寅日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日子,在那天降生的男人被尊称为巫神。传说屈原降生时家有彩虹贯顶,这不凡的出身也就形成了他在《离骚》中引以为傲的资本。他突然觉得自己有某种天命,血统高贵,地位高贵,教养高贵,他与楚王同宗,是注定要入世忠君的。这种高贵的姿态,成为他人生的姿态,也同样是他进入政治生活的姿态。

  不过,这样的姿态也是一种麻烦。他那些高远的理想,包括与生俱来的自豪感,是与政治生活的现实格格不入的。他会因为坚持理想而不趋炎附势,理想化的洁癖使他在心态上缺少弹性。因此,当我们看到屈原在作品中不断强调自己的高贵,洁净时,我们就知道,等待这位男子的一定是悲剧,这不是自大者的悲剧,而是理想者的悲剧。

  他有一颗忠君的赤诚之心,却没有跻身政治的策略;他有优雅不凡、高尚纯洁的理想,却敌不过现实的污秽肮脏、卑鄙低劣;他潜在的朋友很容易因为他自命不凡的高贵而转向趋炎附势的他人。他伶牙俐齿巧言善辩,但在“合纵连横”的外交中输给了张仪,输给了他不齿的奸臣。屈原是可悲的,张仪也好,苏秦也好,韩非子也罢,作为政治家,他们虽然失去了祖国,但赢得天下,好歹也是一种安慰。而屈原,他的傲气早磨完了楚王的耐心,加之小人作祟,他失去了天下,也失去了祖国。忠臣遇上了昏君,贤才遇上了小人,他被放逐是一种无奈的宿命。

  难过归难过,他却因此走向了伟大,两次流放,从某种意义上让屈原远离了首都的各种政治灾难,有了大山长川层层叠叠的阻隔,日日夜夜不再有那么多切肤之痛了。痛苦与山水相融,升华为一种整体忧伤,使政治郁闷蒸腾为文化诗情,也成为中原文化舞台上一抹别样的身影。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lisao/278977.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