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离骚》备课参考(2)

离骚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二、感受·鉴赏

  1.性格鲜明的抒情主人公形象。诗人用自身的理想、遭遇、痛苦、热情以至于整个生命去熔铸作品,塑造了一个纯洁高大、性格鲜明的抒情主人公形象,让作品闪耀着诗人鲜明的个性光辉。“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指九天以为正兮,夫唯灵修之故也。”阅读《离骚》,我们处处都能感受到诗人高尚的人格、美好的心灵和献身于国家民族的澎湃激情。文学评论家黄药眠说:“屈原这样诗人的出现,乃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件非常重大的事情。他结束了‘诗经’的时代。他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把他的多彩的性格投进诗篇的诗人,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唱出了他对于统治者不满,发为幽怨的哀歌的有名诗人。从‘诗经’到‘楚辞’,我们在文学史上跃进了一步。”

  2.雍容华贵的抒情风格。《离骚》无疑是政治抒情诗。但在《离骚》中,严正肃穆抽象枯涩的政治抒情找到了新鲜活泼情深意长的抒情风格。其表现首先是所谓 “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这在课文节选文字中就有很多。用“江离”、“辟芷”、“秋兰”、”木兰”、“宿莽”来比喻自己追求的美德,用“美人”、“荃”比喻国君,用“申椒”、“菌桂”、“蕙”、“茝”比喻贤臣,用行路艰难比喻国事前途。这样的比喻在全诗中俯拾即是,用“鸷鸟”比喻卓尔不群的节操,用行路艰难比喻进退仕隐的思想矛盾,用“芰荷”、“芙蓉”比喻出淤泥而不染,用长剑高冠比喻超然脱俗等。其次是大量运用神话故事。历史人物、神话人物,甚至是楚地风俗传说中的人物,都纷纷上场,任凭驱遣,为作者的情感服务。再次是丰富的想象。作者上天入地,神游四海,浮想联翩,潇洒飘逸地展开了一幅幅宏伟画面,为表达诗歌主题服务。《离骚》的这些抒情方法,成为浪漫主义艺术手法的源头。

  3.精练形象的语言,和谐上口的音调。诗歌语言必须形象鲜明,这在《离骚》有许多典型例证。“唯夫党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简短的27个字.把那班贵族当权派的苟且偷安,贪图享乐的生活情况,愚昧无知、鼠目寸光的小人,嘴脸,以及作者和他们做坚决斗争的精神气概,都鲜明地表现出来。再如音调。“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唯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不仅音节整齐上口,而且于整齐中有错综变化,不单调呆板,更为可贵的是,这一个“忽”字,除了形式上的功用外,还与思想感情的表达息息相关,突出了时序变化之迅速,准确地表达了时不我待的急迫心情。学者称之有“声情之美”。两个“兮”字的运用,一唱三叹,极富抒情意味。  三、思考·领悟

  1.如何看待屈原对家乡故国的眷恋?

  屈原生活的时代,楚国既有昏君,又有靳尚子兰等佞臣,政治极为腐败。而屈原孜孜以求的,是如何努力谋求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他最痛恨的正是那些出卖国家的佞臣,如《离骚》中所说:“唯夫党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面对这些奸佞小人,屈原并没有像当时的商鞅、苏秦等知识分子那样,朝秦暮楚,寻找自己的政治知己,而是忠心耿耿,直至以身殉国。因此,屈原对家乡故国的眷恋,是一种十分崇高的感情,《离骚》是一曲荡气回肠的爱国主义颂歌。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lisao/357897.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