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离骚》教案(3)

离骚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离骚》教案 篇5

  一、课文悟读

  屈原,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其英名和诗作千古流芳、万代传诵。其人、其文同在中国和世界人格和文学的境地树立起令人敬仰的巍峨丰碑。其抒发情怀、叙写心境的长诗《离骚》当是其中最有影响、最具说服力的明证。

  高阳苗裔、伯庸后人,孟陬庚寅,从天而降;皇赐之名正则,授之字灵均。像屈原这样集天地灵秀于一身的天才人物,世上可谓稀而又少。然而,即便是一颗璀璨无比的星斗,落入污秽遍地的肮脏环境中,也难彰其美。一个爱国爱民的王室重臣,却因“哀民生之多艰”进谏昏庸无能的楚怀王,落了个“朝谇而夕替”的可悲结局。令人痛惜!

  正如《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所述:“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由此可见其行文的背景及感情的基调。课文节选的这一部分是《离骚》的主体,也是它的精华。从中,我们仿佛可以看到一位“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或忧郁悲哀或仰天长啸或低头苦吟的诗人形象;仿佛可以想像到阴霾蔽日、黑云压城的险恶环境,仿佛可以感受到这样的环境里苦吟诗人热血的冲涌、脉搏的跳动;仿佛可以谛听到使人悲郁感怀、哀国哀民的无奈叹息;仿佛……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是他热爱祖国、关注民生、关心民众的真实写照;“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是他坚持真理、献身理想的铮铮誓言;“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是他恪守清白、保全节操的有力呐喊;“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是他坚守志向、忠贞不移的坚定信念……凡此种种,都足以使我们对这位千古诗圣赞叹不已,敬仰有加。诗人的品格是高尚的,意志是坚定的,节操是清白的,才华是横溢的,但在那样的时代,那样的环境中或许只能遭遇不幸,这是诗人的悲哀,更是历史的悲哀。但诗人却能在那样的悲哀中坚守着“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的信念。令人叹服!

  愿我们都能从诗人的经历与文字中学会正直,学会坚韧,学会宁死不屈,学会无怨无悔。

二、亮点探究

  1、“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此句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境界?

  探究学习:一个爱国诗人,关心国运,关心民生是他心之所系。但在那个时代里,人民的生活艰难悲惨,不能不使诗人哀叹不已,伤感有加。作为一个几遭贬抑的封建士大夫,却只能仰天长叹,掩面哭泣。

  2、一个伟大的爱国者,一位“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的俊杰,当是国家的栋梁之材,却为何“朝谇而夕替”?

  探究学习:德才兼备,一心为国,直言进谏,据理力争,却几遭谗陷,多次流放。可见当时王室的黑暗,国君的昏庸。

  3、如何理解“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一句的思想内涵?在后文中,哪些地方还体现了作者的这种思想?

  探究学习:坚守正直,恪守高洁,一心向善,九死未悔,这是屈原人格的写照,也是他为人处世的原则。这在《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一文中有最好的注脚,“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便是最好的明证。

  在后文中,体现作者这种思想的句子还有:“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之信芳。”“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虽体解余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等。

  4、诗中的“鸷鸟”“方圜”各指代什么,这种写法有何好处?除此之外,本诗还有没有用到这种写法的句子?试找出来,加以分析。

  探究学习:“鸷”是雄鹰,“鸟”是凡鸟,它们分别比喻君子和小人;“方”是方枘,“圜”是圆凿,比喻根本不相同的两种人。这样写,既增加了诗歌的文学色彩,又形成了鲜明的对照,给读者以较深刻的印象。这种写法,在本诗乃至屈原的所有诗中都有不同程度地运用。诸如本诗中的“蕙”“蛾眉”“兰皋”“椒丘”“芰荷”“芙蓉”“芳”繁饰等均比喻高尚的节操、美好的品行、崇高的理想;而“众女”“泽”等则比喻小人,肮脏污秽的东西。这种写法,形象鲜明,情感意识强烈,使诗歌充满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三、选题设计

  1、屈原人格之研究。

  研究方法:

  研究屈原,不能不涉及屈原的人格,即其思想、人品、情操和情感的综合。要全面研究屈原的人格,应从古今文献资料的记叙中,尤其是他的文章作品中寻踪访幽、探情究事。要全面地了解屈原、有独创性地认知屈原,不能人云亦云,鹦鹉学舌,而要从众多的文献资料中探求人所未见、人所未识的东西,当然,这不能凭空设想,一定要有理有据,能自圆其说。

  参读书目:

  ⑴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⑵ 游国恩等《中国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

  ⑶ 《楚辞直解》,浙江文艺出版社。

  2、从屈原的作品看“楚辞”的浪漫主义风格。

  研究方法:

  对该问题的研究中,应立足“楚辞”本身,将研究的领域拓展扩大到后世乃至今日的文学作品中,只有这样,才能全面地了解并掌握其博大精深的艺术魅力。

  参读书目:(同前一题)

《离骚》教案 篇6

  【教学要点】

  1、掌握作家作品以及文学体裁常识。

  2、理解运用比兴手法的艺术效果。

  3、翻译并背诵全文。

【教学设想】

  难文浅教,重在落实,先译后析,趣味背诵。

【教学流程】

  一、出示对联和诗歌,初步感知,导入课文

  1、对联和诗歌:深思高举洁白清忠,汨罗江上万古悲风。

  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

  沅湘流不尽,屈子怨何深!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

  2、阐释对联诗歌内容:屈原一生忠君爱国,但不被理解,反被排斥、流放,最后自投汨罗江而死。屈原是伟大的诗人,《招魂》《九歌》是他的作品。屈原在诗歌中,往往用香草比喻自己,表现自己的高尚品德。

  二、掌握文学常识,落实基础知识。学生课前查阅资料,课堂上师生交流,进一步明确知识点

  1、屈原:名平,字原,第一位浪漫主义诗人,开创了由集体创作转为个人独立创作的新纪元。有作品25篇,《九歌》11篇,《九章》9篇,另有《离骚》《天问》《远游》《卜居》《渔父》等作品,保存在西汉人刘向辑录的《楚辞》中。其中,《九歌》是祭神的乐曲,充满生活气息;《天问》表现屈原的学术造诣和历史观、自然观;其余以《离骚》为代表,表达内心的情愫。《离骚》是我国第一首长篇政治抒情诗,也是古代最长的抒情诗。

  2、楚辞: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新诗体。源于楚地歌谣,有鲜明的楚文化色彩。每句以四六字为主,多用“兮”字,辞藻华丽。楚辞的概念最早见于《史记》。刘向把屈原宋玉及汉代模拟这种题材所写的作品汇辑成书,定名《楚辞》,于是,楚辞又成了诗歌总集的名称。因为楚辞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离骚》,后人以“骚”来称楚辞。而《诗经》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国风”,后人以“风骚”称《诗经》和《离骚》所开创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传统。

  三、翻译全文,落实字词句等知识点

  1、通假字:

  错──措,措施。

  郁邑──郁悒,忧愁苦闷。

  反──返,返回。

  离──罹,遭受。

  章──彰,明显。

  圜──圆。

  2、特殊句式:

  不吾知其亦已矣,宾语前置句。“不吾知”即“不知吾”。

  3、词类活用:

  步余马于兰皋兮。步,使……步行,使动用法。

  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长、高,形容词用作动词。

  四、把握内容,讨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1、思路:前七节抒怀,揭示被排斥原因,表达坚定意志;后六节反省,检查自己行为,追求高尚品德。诗人为民请命,遭奸臣诬陷、昏君罢斥,他坚守信念,誓死不与恶势力同流合污。他追求政治理想遭挫折,决心追求理想人格,虽死不悔。

  2、讨论诗人的形象:

  诗人的处世原则──“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诗人的人生信条──“舍生而取义,杀身以成仁”。

  诗人的爱国观念──君国相融,君是国的化身,富国强民的希望寄托于国君一人,即“忠君爱国”。

  幻灯展示后人的感慨:

  生不能力争而强谏,死犹能冀其感发而改行!(苏 轼《屈原庙赋》)

  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李 白)

  3、教师激情演讲:他是一个不吾知的富于正义感的知识分子形象,一个有理想有骨气又有使命感的失意政治家的形象。屈原虽不能成为伟大的政治家,但他依然是伟大的诗人!

  五、掌握艺术特色。探讨比兴手法

  1、生活喻:

  “偭规矩”“背绳墨”比喻时俗背弃法度;“鸷鸟不群”“方圆不周”比喻决不同流合污;“芳泽杂糅”“昭质未亏”比喻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品格;“相道”“行迷”“复路”比喻政治上的进退出处,相当于现在的“仕途”“出路”。形象生动,诗意盎然。

  2、两性喻: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諑不察夫民心。众女嫉余之娥眉兮,谣諑谓余以善淫”。对国王以夫君相称,称朝中奸佞小人为挑拨离间君臣关系的众女,把君臣关系说成夫妻关系,男女关系。两性喻把政治斗争生活化,用男女间的感情纠葛和夫妻间的离合悲欢写君臣、臣臣间的明争暗斗和权势起伏,化抽象为具体,平添了几分人情味。语意双关,化俗为雅。

  3、芳草喻:

  用蕙、茝、芰荷、芙蓉为衣料饰物,象征对美好人格的追求;用芳(发香的花草)比喻自己的高尚品德;用兰、椒等美好的花木烘托诗人开朗美好的形象。芳草喻在视觉上斑斓绚丽,嗅觉上馥郁芬芳,华美繁富。诗人用芳草香花比喻自己的美德,有委婉含蓄的艺术效果。

  六、在扑克游戏中趣味记忆,背诵文章

  前后位的四个学生组成小组,让他们分工合作,把《离骚》的13段文字分别制作成13张扑克牌,每张牌上写出全段内容或开头的几个字。各组制定自己的游戏规则,在打牌中背诵全文。实践表明,学生的游戏办法可谓五花八门,妙趣横生。

【《离骚》教案范文汇总6篇】相关文章:

1.《离骚》教案汇总七篇

2.《离骚》教案汇总6篇

3.《离骚》教案汇总7篇

4.《离骚》教案汇总八篇

5.《离骚》教案汇总十篇

6.《离骚》教案汇总九篇

7.《离骚》教案汇总五篇

8.离骚名师教案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lisao/4189621.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