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语文课文《离骚》教学设计(2)

离骚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四、品《离骚》

  1、《诗经》中我们学习了比的手法,这种比的手法在《离骚》中有了更广泛的使用。学生再次通读全文,找出文中的比喻。

  比的手法主要在第五、七节中出现,学生大声朗读这两节,释义,教师幻灯出示译文。大声朗读,读好。当场背诵。

  2、这些比喻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政治理想?(或者说作者为什么要使用这些比喻?)

  学生结合屈原的生平说一说。

  [明确]恐美人之迟暮 一句中 美人 喻指楚怀王固众芳人之所在一句中众芳喻指群贤,用椒、桂、蕙、茝四种植物喻群贤,用香草荃喻楚怀王等等,文中用香草美人表明对君王的忠诚,对古代君王举用群贤的敬佩以及表白自己的高洁情操,希望君王能够抛弃秽政,不要听信小人谗言,像古代贤明君主那样,以社稷为重,举用群贤,了解自己的忧国忧民的良苦用心。

  3、齐读全文,找出文中能体现屈原高贵品质的诗句,并摘抄,翻译。

  由此引入第九、十一节的学习。教师范读,学生释义。教师幻灯出示译文。大声朗读,读好。当场背诵。

  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指九天以为正兮,夫维灵修之故也忠君报国,虽死不悔。

  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坚持真理,永不言弃。

  这些感天动地的诗句,令我们感受到诗人高贵的品质,宁死不屈的精神。正如司马迁所赞: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而从此,一种永世不曾泯灭的信念对真理的信仰和对理想的追求,一种千古不变的情愫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乡土的依恋,深探注入到中华文化中来,成为我们民族文化的光辉传统。

  节选部分,诗人自述身世、品质、政治理想以及自己的忠诚不为君王理解的苦闷之情,表现了屈原坚持美政、至死不悔的高尚节操,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献身理想的爱国情感。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lisao/581158.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