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李商隐无题诗的悲美(3)

李商隐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三、悲情感伤与缥缈之美融汇成无题诗的悲美

  李商隐对佛道的理解源出于自身的灵性与人格体验。沉郁、伤怀、吟咏、哀叹,处处触目惊心,愤恨哀糜,时时抑郁于对世间情物的伤感与期待。一切经历丰富了其灵犀善感的情怀,赋予其镜明月朗的心境。在更多的时候,沉郁、忧伤的情怀之中以蕴含着虚无末世的思绪,“来是空言去绝踪”,空静幽远而不可及。但是李商隐个人对佛的理解是基于其个人的人生体验的,是不彻底的。他的内心深处的灵性压抑着他的个人情感,使他耻于直接表露自我的心声。但诗人又忍耐不住,不得不吐的情感渲泄,因而只能以曲折的表现手法、语意多岐的语言、朦胧迷茫的意境来表达他不便言明的情怀。

  李商隐写诗,往往虚无而不具体,重情而不重形,“以意为主,移情于所需之自然物象,以诗人的情绪为核心去统摄,有助于表情的意象”。诗人多愁善感的心灵始终倾诉着感伤的情绪,亦道亦佛的宗教倾向时时浇灌着不灭的执着,种种思绪,在诗人身上,都能将“艳与爱情生活的不幸,身世遭遇的坎坷,乃至于对唐王朝的命运的忧思,化成哀婉、凄艳。

  李商隐成就特别是无题诗的成就是巨大的,诗人在情感体验上是独到的,笔触是灵动的,在无题诗的拟写上更能以无题幽咽曲折取胜,这在一定程度上增添了诗歌的悲怆超逸之美。他的无题诗本身并没有简单融佛理道玄,他是刻意主现之人,可以说,感伤情调与缥缈之美都只是无题诗所流露的较为直接的东西。但从另外一个侧面来讲,李商隐的佛道倾向和伤感情绪又都是始终贯穿其个人的,也正是这种情结的发端,其无题诗也必然得到了一种意趣横生、诗境朦胧之美。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lishangyin/252605.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