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李商隐《锦瑟》一诗朦胧美的表现(2)

李商隐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复义理论是20世纪英美新批评派的代表理论之一。新批评的代表人物瑞恰慈将语义学分析方法应用于文学语言的分析,他强调对文本进行细读式的解读,从文本的意思、情感、语调、用意入手,结合语境分析来把握作品的内在结构和意义,最终达到与作者情感经验进行有效交流的目的。燕卜逊在《朦胧的七种类型》中对“复义” 所做的定义是“任何语义上的差别,不论如何细微,只要它使同一句话有可能引起不同的反映 ”。他认为在古典诗歌中,复义现象是普遍存在的,因为中国所有的字词都是具有多重意义的整体,复义理论的使用可以大大增强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在我们现在看来,李商隐的《锦瑟》一诗就运用了复义理论创造出无穷无尽的艺术魅力。

  锦瑟无端五十弦, 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 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 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

  首先,此诗语境含混不明,从而引起主旨复义。人们历来对其主旨颇有异议,有“自伤生平说” 、“悼亡说 ”、“政治寄托说” 、“诗序说”、“寄托不明说”、“自寓创作说” 等。通读全诗,感受到的不是具体的情与事,而是弥漫在诗中的迷茫恍惚和哀怨情结。我们不禁要问:为何是“锦瑟”之弦勾起作者的回忆,而不是其他的弦?“锦瑟”在此有什么重要的含义或是作用?“华年” 是指什么?庄生梦蝶、望帝杜鹃、沧海珠泪、蓝田玉烟这些典故和意象与 “锦瑟”有什么关系?“此情”是哪种情感,是爱情、亲情、友情,还是自怀心事的悲哀之情?为何“可待” 的情感却成为“追忆”……这么多的不确定造成诗歌语境的模糊,从而给读者以阅读后巨大的想象空间,根据自己的主观情感对诗歌进行再创造,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全诗追忆感伤的主题与其模糊、朦胧的意境却是毋庸置疑的。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lishangyin/50386.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