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刘长卿诗歌中的“夕阳”意象(3)

刘长卿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刘长卿活跃在中唐的文坛上,中唐经过安史之乱后由盛转衰。盛唐时的繁华,辉煌如流水落花春去也,呈现出一种“日落西山,气息奄奄“的衰败景色。这对于成长于盛唐,在安史动乱中进入中年的诗人来说,给其留下的只能是繁华盛世的美好记忆以及由动乱所带来的刻骨铭心的永远抹不去的心头阴影,而且看不到唐王朝中兴的光明前景,有的只能是更多的失望和迷惘。因此,“夕阳”、“落日”可以说是那个时代的诗人所特有的一种犹如世纪末般的心灵情结,其中刘长卿最具有代表性。

  “气骨顿衰”是刘长卿的诗风,这与他的身世与时代背景有着密切的关系。

  刘长卿少年是在嵩山读书,大约在开元二十五年(737)开始进京应试,后天宝四载,七载再次赴京应试,均未考中。因此在《落地赠杨侍御》诗中说到:“泣连三献王,疮惧再伤弓。”写自己像卞和一样虽怀宝玉却不为人赏识而遭重创已成惊弓之鸟。据李肇《国史补》记载,天宝十三年(754),为应举刘长卿国子监学习,次年登进士第。安史之乱爆发后,刘长卿南下,流落赤州,扬州一带。至德元载(756),肃宗即位,刘长卿获苏州属县之长洲县尉之职。由于长卿为官正直不阿,遭诬陷入狱,后来遇赦出狱。上元元年贬潘州南巴(今广东电白县)尉,虽未到任,却漫游江南。约于广德元年至大历初,入朝为殿中侍御史。大历四年,以检校祠部员外郎出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为观察使吴仲孺诬奏犯脏,贬睦州司马。十四年迁隋州刺史。建中三年,因淮西节度使李希烈作乱去官,闲居扬州乡村,约卒于贞元6年,他的一生曲折坎坷从而使他的诗作表现出冷暗的基调。

  安史之乱不仅使唐王朝由开明盛世走向下坡路,而且也使得文士的精神风貌发生巨大的变化更使得诗歌的创作的感情基调也随之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盛唐气象”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气骨顿衰”。这主要表现为由盛唐崇尚汉魏风骨转向追慕清丽纤弱之风,由阳刚之美转向阴柔之美,有键朗的气骨转向悠远的韵致,有豪迈的气势转向幽隽的情调,由雄浑凝重的格调转向清空闲雅的意趣。   正是在这样的人生经历及时代背景下刘长卿偏爱描写“夕阳”、“落日”意象。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liuchangqing/174289.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