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七里滩重送》 刘长卿(2)

刘长卿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拓展阅读:刘长卿:枉做了两次贪赃犯

  刘长卿,字文房,河北河间人。可能是因为嵩山离京城较近便于赶考吧,刘长卿年轻时在此地苦读,直到考上进士。据姚合的说法,刘长卿是开元二十一年进士。蛀书颇为疑惑:及第如此之早,为何长卿先生直到二十多年后的还只是个小小的吴县公安局长(长洲县尉)呢,恐怕蜗牛爬得也比他要快吧?

  刘长卿做官倒有些能力,“能使纲不紊、吏不欺”。但他是直肠子,又有点恃才傲物,未免有些让上下级都感到有些压力。对上司翻白眼、对下级管理严格,这样的人能舒舒服服地做官那才奇怪呢。至德三年刘长卿做长洲尉,后来被提拔为海盐县的代理县长,不久就被一个叫臧仓的家伙咬了一口,罪名是贪赃公款。臧仓这哥们也真是的,哪个做官的不沾点官府的便宜呀,怎么能以共产党员的标准来严格要求一个封建社会的官僚呢?但是,俗话说的“民不告,官不管”,既然有这样的指证,廉政公署的人先不管罪名是否成立,先请他喝咖啡再说。于是他代理县长的帽子也被褫夺了,一下子沦为阶下囚。因着这莫名其妙的罪名,刘长卿被贬到广东茂名做南巴尉,在流放的路上遇到了从白帝城归来的李白。一个遇赦归来,意气风发;一个前往谪所,垂头丧气。刘长卿写诗给李白说:“谁怜此别悲欢异?万里青山送逐臣。”真正是泪水涟涟呀。大历五年,刘长卿以检校祠部员外郎的身份担任鄂岳转运判官,臭脾气仍然没有改变,不久就得罪了顶头上司鄂岳观察使吴仲孺。这吴仲孺不是一般人,他老丈人是皇帝的亲家、大名鼎鼎的汾阳王郭子仪。老吴一生气,便向朝廷检举刘长卿贪赃了公款20万缗。这可是相当大的一大笔钱啊,大历末年唐朝政府一年的国库收入才1200万缗。尽管刘长卿管的就是钱,但一下子贪赃掉全国财政收入的六十分之一,难道他把自己管的钱全塞进腰包了?这么一大堆银的和铜的,他能藏哪儿呢?那个时候又没有瑞士的银行帮他洗黑钱。因为钱,刘长卿又栽了,还好有人救了一把,才从监狱里捞出来,贬为睦州(今浙江淳安)司马。

  可怜的刘长卿,两次倒霉都栽在钱上,诬陷他的人也不会找个有新意的罪名,真没创意。他被诬陷的事儿后来成了一段典故,人人皆知。德宗建中四年,朱泚起兵叛乱,前开封市国税局局长包佶千方百计筹集了800万缗,准备让人押送到朝廷做军费。陈少游看了这笔巨款很眼红,让手下向包佶借用200万缗花花,包佶不干。陈少游威胁他说:“你小子老实点,还有成为刘长卿的机会;要是不老实,老夫就让你做崔众!”(崔众因不肯给李光弼的军队提供军饷而被杀。)你看你看,虽然大家都知道刘长卿是被冤枉的,但让你做个没有钱的贪赃犯还是抬举你呢。包佶听了吓得不行,只好听任陈少游把所有的银子都抢走。

  因为个性刚强、与物多忤,刘长卿官场失意是不可避免的。高仲武说他“有吏干,刚而犯上,两遭迁谪,皆自取之”,话说得是没错,就是忒没同情心了。刘长卿还很刻薄。他在江浙任职时,有一次在乌程开元寺与诗人李嘉祐等举办了一个文艺沙龙,以擅长下半身写作闻名的女诗人李季兰是他们的座上客。觥筹交错之时,李MM跟刘长卿开玩笑,吟了一句陶诗:“山气日夕佳。”“山气”谐音“疝气”,这是嘲讽刘长卿患有疝气。刘长卿马上回敬了一句,当然也是陶诗:“众鸟欣有托。”他的意思是,有李季兰这位有名的交际花在场,众“鸟”当然高兴坏了。不知道季兰MM有没有闹个大红脸,呵呵。

  刘长卿在大历年间诗名藉甚,诗名在“大历十才子”之上。他自称“五言长城”,对自己的诗歌成就极为自信。时人常将刘长卿与钱起、郎士元和李嘉祐并称,他很不屑地说:“今人称前有沈、宋、王、杜,后有钱、郎、刘、李。李嘉祐、郎士元何得与余并驱?”他到处题诗,往往连姓都不写,落款只有“长卿”二字。为啥?因为地球人都知道长卿姓刘,根本用不着写嘛。刘长卿之诗,虽然与十才子一样都喜欢描写山水胜景,但十才子基本上都是权贵的清客,诗歌中多是谀颂之辞;而刘长卿没有拍马屁的习惯,诗中写的多是自己的切身感受。他一生坎坷,诗中也就流露出三闾大夫式的怨愤。他有一首给女婿李穆的诗是这样写的:“孤舟相访至天涯,万转云山路更赊。欲扫柴门迎远客,青苔黄叶满贫家。

  ”“青苔”、“黄叶”,“柴门”、“贫家”,诗中的意象给人一种孤寒彻骨的感觉。刘长卿诗学王右丞,但气象格调不侔,透露出中唐的衰飒味道。“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意境倒是高远得很,读完仔细一琢磨,便觉得有一股凉气直蹿心底。刘长卿诗歌气象衰颓,既与他的遭际有关,也是时局使然。他自号“五言长城”,单就艺术品味来说,在那个时代确实不算自吹自擂

  。韩愈的学生皇甫湜对刘长卿非常推崇,他曾批评某些才小口气大的人说:“诗未有刘长卿一句,已呼宋玉为老兵矣;语未有骆宾王一字,已骂宋玉为罪人矣。”皇甫的意思似乎是说,如果你能写出刘长卿那样的诗,才有资格瞧不起宋玉,否则还是谦虚点比较好。

  从刘长卿的诗来看,满纸孤愤、穷愁潦倒,没有一点有钱人的气质。真是枉做了两次“贪赃犯”,冤啊。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liuchangqing/247418.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