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刘禹锡诗词中的创新意义(2)

刘禹锡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三、撷民歌创作精髓,留予后人诗韵永垂

  孙琴安在《试论刘禹锡在唐诗中的地位》一文中写道:“在诗歌的艺术风格上,他(刘禹锡)也显示出了与唐代其他诗人不同的地方……一般说来,刘禹锡的诗都比较明快,很少晦涩,无论是古诗、乐府、近体都有这个特点。而近体则写得更含蓄精练。特别是他被贬期间,从民歌中吸取养料所写的《竹枝词》《杨柳枝词》《浪淘沙词》《纥那曲》《踏歌词》等,更是新鲜活泼、格调明快,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和民族风格。”

  刘禹锡不满于当时的某些乐府诗“不能足新词以度曲”(《董氏武陵集纪》)的倾向,且比较重视诗歌的音乐美。他努力掌握民歌曲调,学唱《竹枝词》,使“听者愁绝”(白居易《忆梦得》诗自注)(卞孝萱,吴汝煜《刘禹锡的生平与诗》)。刘禹锡在巴楚一带听到叫“竹枝词”的当地民歌,歌词杂咏当地风物和男女爱情,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引起诗人的爱好和重视,于是模仿这一民间形式,一连写了十余首。“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情。”(《竹枝词》十一)就是诗人摹拟民间情歌的手法,写一位初恋少女听到情人的歌声时乍疑乍喜的复杂心情。诗人用丰富的视角,通过江水(视觉)、歌声(听觉)及如晴雨一般的感受,生动细致地表现出初恋少女忐忑不安的微妙感情。特别是诗人用以天气的“无晴”与“有晴”,谐人物的“无情”与“有情”,“晴”“情”双关谐音表现爱情,语言平易,诗意清新,情调淳朴,极富民歌风味,最为人称道心](P382)。明人谢榛认为这两句“措辞流丽,酷似六朝”(《四溟诗庆》)。六朝乐府民歌多用谐音双关语来表达恋情,作者在这里是效法了六朝民歌。作者抓住春末夏初之际.南方的天空中常常出现的这边白云翻卷雨帘高挂,那边却红日朗照一片晴明的气候特点,来写照少女忐忑疑虑的心境。同时,采用移情人景、欲吐还吞的抒情方式,更增添了诗的`委婉余味,魅力无限。“山头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竹枝词》八)诗人不同于以前民歌中往往用花来比女子,在这里把花用来比男子,别有一种新意。诗人用通俗上口的民歌手法,体现了“含思婉转”的特色,表现了农村妇女的爱情,记录了劳动人民的生活感情,使“竹枝词”这一民歌形式得到创新。

  “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银钏金钗来负水,长刀短笠去烧畲。”(《竹枝词》九)描绘的则是一幅巴东山区人民生活的风俗画。由满山的桃李花引出山村人家,又由山村人家引出劳动男女戮力春耕的情景。与劳动生活的旋律十分合拍的轻快的节奏,着力描绘创造力之美的艺术构思.隐隐透露出诗人欣喜愉快的心情和对劳动生活的赞叹。

  中国社科院文学所编写的《中国文学史》对刘禹锡民歌体诗歌分析时写道:“这些诗的特点是保存着清新爽朗的情调和响亮和谐的节奏,能大胆吐露内心的情感,借助于比兴手法或双关语,使人感到真挚而含蓄,比之一般民歌又要细腻、华美一些。”

  吴汝煜《谈刘禹锡诗歌的艺术美》时特别提到刘禹锡的《竹枝词》的音乐美。认为刘禹锡的《竹枝词》,“每首的前两句主要吸取了七绝声律谐婉的特点,后两句大体上保持了民间传唱的竹枝词在曲调上凄凉怨慕的特点,兼有两者之长,做到和谐与拗怒递用,又大量采用谐声双关、重迭回环等艺术手法,使之更加符合天地自然之声,因此表现出含思婉转的韵味。”

  游国恩等著《中国文学史》一改过去文学史多只强调刘禹锡民歌体作品艺术成就的格局,依次分析了其咏怀诗、咏物诗、怀古诗、民歌体等四个门类的诗歌作品,最后认为:“刘禹锡的诗,律诗、绝旬比古诗成就高,仿效民歌的乐府小章尤为著名。”

  总之,刘禹锡的诗歌或描写群众劳动场面,表现劳动人民的爱情生活,展现江南水乡的人情风俗,具有清新自然、健康活泼的韵味,充满着生活情趣,在不如意中乐观地生活;或托物言志,揭露丑恶的社会现实;或直抒胸臆,表现了守正不阿的品格和对佞臣的愤慨,旷达坚毅。诗人开拓了诗的题材领域,继承和发展了诗歌主题的表现形式,大胆地以民歌形式反映生活,改革、完善了诗歌的体式,充分体现了其在诗歌创作上的创新意义。生活是创新的源泉;创新丰富了文学的内容。明代杨慎说:“元和以后,诗人全集之可观者数家,当以刘禹锡为第一。其诗入选及人所脍炙,不下百首矣。”正说明了刘禹锡诗歌的深远影响,不愧为“真才情之最豪者”。

【刘禹锡诗词中的创新意义】相关文章:

1.刘禹锡诗歌中的创新意义

2.古诗词中的春天

3.元稹诗词中的佛教思想

4.诗词中的清明节

5.诗词中的河作文

6.刘禹锡的作文

7.刘禹锡简介

8.刘禹锡故事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liuyuxi/1896537.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