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陋室铭》教案范本(2)

陋室铭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由介绍“铭”这种文体导入。)同学们可能、看过有的古代铜器上刻有一些文字,谁想过这些文字是用来干什么的,又为什么刻在器物上呢?

  (有的学生可能回答:是器物的一种装饰,是因为自己喜欢这段文字才刻上去的。)

  教师介绍(如条件允许可用图片来介绍。):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叫做“铭”,后来,“铭”成为一种文体。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的《陋室铭》就是其中的一篇。简介作者及作品,突出其因参与王叔文领导的政治革新失败而被贬的背景。

  二、全体同学齐读课文,掌握文言字词。

  斯是陋室(这) 惟(只)吾德馨(品德高尚) 谈笑有鸿儒(博学的人) 往来无白丁(平民) 无案牍(官府的公文)之劳形(身体)

  学生四人一组讨论,互译课文。男生一句,女生一句,主动发言讲解课文,其他同学的问题可由发言同学解决,老师适时适当点评。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思考。

  1、“陋室”的主人是个粗俗低下的人吗?

  2、从文中看,刘禹锡笔下的“陋室“究竟是不是陋室,为什么?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的?

  3、想像陋室周围的环境。

  4、结合文章想像作者在陋室里经常干些什么?表明作者有怎样的志向?

  四、再读课文,思考。

  1、文章开头写“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的作用是什么?

  2、文章结尾写道“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的作用是什么?

  3、本文题目为“陋室铭”,文中又说“何陋之有”,这些矛盾吗?

  要点提示:

  1、用了比兴的手法。“山不在高”“水不在深”类比“陋室”;“有伸则名”“有龙则灵”暗喻自己。

  2、文章首句用了比兴手法,尾句与首句互相呼应。

  3、不矛盾。题中之“陋“为房屋的形陋,尾句的“陋”为“鄙俗”之义,指屋中主人的“德馨”,不鄙俗。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loushiming/110676.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