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鉴赏刘禹锡的《陋室铭》(2)

陋室铭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孔子所倡扬和实践的这种君子之德,从人生哲学的角度来说,是将心灵的完善与自我满足视为人生最根本的意义和最高的境界,这对后代文人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并且演化为他们具体的行为方式、精神方式。《陋室铭》中所描述的三种生活情形,即是这一影响的突出见证。

  第一种情形,是在“陋室”之中品味“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的诗意情趣。这里的“阶”与“帘”,在简陋之中,本无情趣可赏。但由于长在院子中的绿苔竟然悄悄地爬上台阶,与人越来越亲近,便把诗意送到可与会心的主人眼前。而隔帘遥望,并不是看到了远处的青草,反而好像是远处的青草有意地将其沁人心脾之色送入门帘之中,“陋室”更与生机盎然的天地自然融汇到了一起,带来的便是华屋玉食、锦衣美酒都无以比拟的享受了。于是,“陋室”生活被诗意化、审美化,被赋予了超远而充实的精神意义。而且,由于它同时意味着冷落,意味着与世俗交往的疏远,又与第二种情形相为呼应。

  第二种情形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的人际交往。这种人际交往,固然多少带有文人孤高自赏的意味,但它强调的是高层次的文化交往,精神沟通,是对庸俗的人际关系的回避,同样具有充实的精神意义。这其实正是刘禹锡在坎坷生涯中人际交往的真实情形。比如在贞元十九年(803)左右,刘禹锡结交了柳宗元、韩愈两位一代“鸿儒”,三人便经常在一起交流学术,切磋诗文。到晚年,他又与白居易成为知交,两人在繁复的诗酒往来中,激发了作诗的灵感与激情,披肝沥胆展示着同样崇高的精神境界。最典型的莫过于经过23年的贬谪之后,他与白居易在扬州初逢时两人的以诗酬赠。白居易作《醉赠刘二十八使君》诗,感慨刘禹锡的“亦知合被才命折,二十三年折太多”。刘禹锡作《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写下“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名句。诗句之间的性情互赏,君子之间的正道相激,不只给后代留下丰富的诗歌遗产,而且传递着不熄的精神薪火。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loushiming/298704.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